返回第五十七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第1/2页)  明月化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刘星一早在屋里练完一套拳后吩咐吕氏兄妹留守客栈,自己和梁语一同前往贡院。

    刘星原以为自己来的时间算早的,可一进贡院大门才发现很多人已经提前到了。邓宽正跟几位稍微年长些的新科举人在闲聊,一看到刘星二人忙招呼他们过去,并向二人介绍起来这些都是泰州府的士子。本届乡试,山东十二州府当中,泰州府学子被录取十一人,仅次于济南府十三人;这已经算是非常好的佳绩了。就评这份成绩,泰州府知府和教谕官的文教考评,今年就可以评个上等。除了同一届三年前中秀才的申孝节和邓宽三人是第一次应考中第外,其他七人都是以往届生员中第,几位只好口称师兄行礼。没办法,国人传统就是这样,很多场合都喜欢论资排辈谈同乡之谊。

    七十八个新科举人按十二州府出生地,分为十二个小圈子交流着。这个时候谁也不敢随意跨界,这个乡党在众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相反如果此时有人跨界攀交情会被众人排斥。

    辰时三刻,三位主考官一身正式官服准时到场。巡抚张炳成居主座;学政李尚来居左首落次座;道御史刘真居右首落三号座。官场传统左侧为尊,同为副主考,刘真的官职是从三品,李尚来是正四品;按理说,是刘真为尊。

    但是科考是文教伦才大典,是由学政主负责的,今天的庆功宴也他主持,所以变成以李尚来。巡抚只是来摆个姿态,以封疆大吏身份展示朝廷对文人的重视。

    待三位主考都落座后,众人早已按本次科考排名列队行鞠礼,众人异口同声说道:“门生等拜见恩师大人”,这就正式确定了师生名分。这种关系就是皇帝也无法反对,天地君亲师就是中国礼教的传承。

    就是皇帝自己也找机会抢着当老师。科举起源的隋唐,到了宋太祖年间为了更好的控制大臣的忠诚度,在会试基础上增加殿试,皇帝亲自担任殿试主考。

    接下来简单,由主考师傅随机点名,士子对答经义策论片段,或者临场写诗赋词。一番热闹持续一个上午,午时三刻是宴席时间,在这之前,众人离席自由活动一刻钟供人饮水和大小解方便。

    而刘星突然见邓宽向他使了个眼神,便默契的跟他向官员休息的厢房走去;两人绕过回廊,先后走进一间屋子。

    刘星一进门就发现,巡抚张炳成正背靠窗面对房门安坐带着微笑看着他,边上站着一位四十多岁的文士略有所思的看着他。而邓宽进门之后行了一个礼,然后一言不发站着侧边。

    不及多想,刘星鞠躬行礼说道:“门生刘星拜见恩师制台大人,门生谢过恩师赏识”。行礼后,刘星才抬头正视这位名望不错的地方一把手。

    张炳成说的:“听说除了书读的好,武艺也不差;对农桑之事商贾之事都颇有心得”。

    刘星一听,就知道自己的一些事情已经传到这位大人耳朵里了。估计自己家里棉花的裁剪叉枝技术和棉花纺织改进技艺传到这位大人的里了;就不知道自己出最多让家里投机倒把买卖粮食的事情,被这位大人知道了没有。

    刘星一时不知道张炳成对这些是事情是什么态度。想来以他接受商行的马车一事看,应该不会对商人过多排斥。于是,刘星沉声说道:“恩师大人,刘星却有此事。天下士农工商,士人为首,农工商相辅佐;有道是无农不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洪范八政》也有此类叙述。因此,学生在读书之余调研各类杂记为乡里试行,尽微薄之力”。

    张炳成为官多年,早已不是迂腐的书呆子。民以食为天,如果能提高粮食产量那是大功一件;如果能繁荣工商业,自然地方税收来源就更多了。如果钱粮都充足了,朝廷也不至于紧巴巴的,被蓟辽和西北的钱粮所困。

    这两年,泰州府上报肥城县的钱粮赋税年年到户第一。他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