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坐观大势(上)(第1/3页)  明月化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回到刘家时,闻风而来的一家老小都出门来看自家少爷。几天前,提前回家的大少爷已经把喜讯带了回来,老爹刘会可高兴坏了,他老早就张罗着邀请家族中的族长和族老,刘家西席先生何老夫子,当然还有一些与刘会交情较为密切商行合作的家族。

    作为启蒙恩师,何宣再次当仁不让的坐落首席。在散席之后,何宣在书房里单独和刘星交谈了一阵,有点不舍地将那本珍藏很久的大明律送给刘星,他有点寂落的说道:“徒儿,你已经进入士人群体,有些事情要也可以知道了。原本作为师傅,我先引你入齐儒一脉,没想到你毫无犹豫的加入心学一脉。不过你能拜洪彦演门下,未来之路也大有裨益。但是你要记得,心学派和其他几支小的学派与东林党是死对头。彼此争斗了百年,你以后遇到其他学派的人倒罢了;如果是东林学院一脉的人,必须多加防备”。

    刘星没想这里面有这么复杂关系,便讨教道:“先生,为何同为儒家分这么分支?”。

    何宣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你对西汉董仲舒废罢百家独尊儒术一事,如何看到?”。

    刘星思量了好久,试探问道:“莫非,其他学派并入儒家,因此产生了其他分支?”。

    何宣点了点头说道:“然也,我年轻时也以为自汉代后,历朝历代都独尊儒学。后来翻看名家著作和历代史书后就发现不对了,各家学派并没有消失。总的说来分三种情况:一是,仍然旗帜宣明的坚持学派名称,如道家这一脉,但这类非常少,也进不了朝堂,其著作只见于野史。二是,挂着儒家的门楣,而实际行的各家的理念和纲要。这类人不少,就连汉武帝自己都是外儒内法。三是,儒家本门人氏,在吸取各家学问精要之后,将其独到学问著入儒家典籍。形成今日之儒家学派,譬如易经原本是各家学派的起源,就增加诸多道家的精华;像春秋内含法家经典篇章”。

    看着刘星思考消费差不多后,何宣才继续说道:“东林党一派延续程朱理学,对礼法苛求极致。比之当年鲁儒一脉还要死板。而心学派的开山之祖王阳明公,却是重实效虚礼仪的人。自然就针锋相对了”。

    刘星此时才恍然大悟,自己毕竟是修习武学为主的人。前世倒没有深究诸子百家里有这么多门门道道,不知其中有如此多的恩怨情仇。看来,这道统的矛盾一点都不比之官场政治矛盾少。

    刘星不知道的是,当年儒家刚刚正是登上道统独尊的舞台时,内部就开始你死我活的斗争。公羊派借着狄山事件对谷梁派大打出手,谷梁派当政后更是对韩诗派赶尽杀绝。中国的党派之争从来不少,只是在官府的压制下停留在文笔上,只是没有像西方和西亚一带,将文化信仰的矛盾演变成宗教战争。

    刘星突然发现自己对何老夫子了解很少,自己的启蒙恩师也是个深藏不漏之人。何宣说道没错,诸子百家的优秀理论被换种形式生存了下来,存在即是真理。其实,前世满清统治九州大地时,汉族文人也换种方式把道统延续了下来。

    只是刘星有自己的执念。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事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像什么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要求,先踏过自己尸体再说,自己活着时候绝不许这样事情发生。

    送别何宣之后,家人报道项常派人送来一幅字:不忘本心,激流勇进。看来自己这位师伯为了避嫌没有亲自前来,毕竟一个县丞跑一个地主家给学子贺喜实在太惹眼。所以,他送来礼物以资鼓励。

    不过睡觉前,刘星没忘记自己在宴会上向客人敬酒时,大哥脸上的失落神情。刘星心里有一些计较,第二天将刘家二个嚼舌头的家丁被派去北沙县农庄掏粪三个月,以示处罚。原因是这人在背后议论大少年不如二少爷出息,刘星就借着这个事头向老爹

    建议整顿家风。一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