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八十八章 所谓治国(第1/4页)  清末枭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报童小跑着走了,街头上还有几个人一边拿着手上的报纸看,一边赶着去上班,能够在外滩大道这边上班的,不是国家雇员就是那些大企业的雇员,这些不管是在那里工作,都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精英阶层,大体上和后世华尔街里上班的人差不多。

    他们对一些政治时事更为关系,而这也是他们听见报童叫喊昨天的上海行宫皇家晚宴上,林哲发表的演讲里说帝国继续扶持工业发展后,才会拿出钱来买上一份报纸先睹为快。

    报纸上的内容关于林哲在昨天的晚宴里的演讲内容都是宫务厅正式对外公布,演讲内容除了高度表扬了上海近年来的发展外,也是重申了今后帝国将会一如既往的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并再一次重申帝国将会进一步扶持,并取消诸多限制,以促进纺织业的发展。

    比如演讲里头就是重点提到了毛纺业!

    表示帝国今年内将会推出一系列对畜牧产业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小额贷款支持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内的纺织业发展,帝国除了对现有的生丝产业,棉纺产业保持高度关注和投入外,还将引导资本进入毛纺业。

    随着帝国彻底控制西北以及蒙古草原地区,给帝国带来的不仅仅是大量的马匹,同时还带来了大量的羊毛。

    尽管国内的羊毛在质量上不如澳大利亚,英国等地的羊毛质量,但是也不可能就这么放着不管啊。

    要知道,最近几年来,虽然帝国进口棉布,棉纱的数量大大减少,但是呢绒的进口数量却是逐年增加。

    这是主要受到了国内很多官员以及上流社会的人都喜欢用呢绒来制造中华装礼服。

    目前国内的主要衣服虽然还是以棉布为主,但是中华装礼服以及军官的服装却都是采用呢绒的,而国内的之前并没有大规模的生产呢绒,只能是依赖进口。

    而本着能进口少一点就少一点的原则。扶持国内发展毛纺产业也就成为了自然。

    只要发展起来,国内的毛纺产业不会缺乏市场的,普通民众可能和呢绒没有多少关系,但是中产阶层以上对呢绒的消费力度却是非常大的。

    当林哲在演讲里重点关注纺织业尤其是毛纺业的时候。作为林哲施行工商业政策的先锋军,皇室产业早已经是响应了林哲的号召,去年开始就在天津投资设立了一家呢绒厂,开始生产国内首批机器生产的呢绒。

    不过皇室产业的业务重心很多年以前就转移到了重工业上,对轻工业的投资力度是不会太大。现在涉足毛纺产业,主要还是带个头,让国内的其他资本看到,毛纺业也有着巨大盈利前景的。

    而皇室产业没有大规模进军毛纺业的打算,那么它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建铁路,建煤矿,铁矿,钢铁厂,水泥厂,然后各种机械制造产业。这些重工业产业都是对技术、对资本要求非常高,近几年虽然国内已经有不少的民营资本涉足其中,也发展出来了若干资产超过千万的超大型民用重工企业,但毕竟是少数,而且有着比较大的局限性。

    很多时候,皇室产业投资某一个产业,纯粹就是为了填补国内的空白,而不是说考虑到盈利前景问题。

    皇室产业里的很多产业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比如上海纺织公司。

    有些是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不考虑盈利前景。至少前期不考虑的,比如铁路建设,钢铁厂建设,船厂等。

    有些是为了满足国防需求。比如林德机械公司生产蒸汽机,这玩意纯粹就是亏本货,林德机械公司搞蒸汽机那么多年,虽然也有盈利,但是依旧无法抵消庞大的资金投入。

    不过总体上,皇室产业的大部分产业还是赚钱的。不过赚钱的速度慢一些,回本时间长一些而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