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二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2/3页)  清末枭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往占据了战场主要地位的火炮彻底沦为了可有可无的角色,第六军的炮兵部队只是在最开始的时候进行了火力准备炮击,但是在进攻开始半个小时后,第六军的火炮就是彻底失去了作用。

    因为那个时候,中华军的步兵们已经冲进了清军的防守阵地。进入了和清军短兵相接的阶段。

    当天下午四点,施清瑄就是骑着高头大马进入了聊城城内,而此时城内的枪声已经基本停下,城外以及城内的街道上散落着诸多尸体,一些城内的民众在中华军的驱赶下,开始对众多的尸体进行清理。

    此战中,第六军取得了北上作战的开门红!

    第六军此战中动用了大部分的兵力对聊城的三万守军发起进攻,前后只用了区区半个小时就是冲进了城内,稍候用了大约五个小时的时间就是彻底肃清了城内的残敌。

    此战中,第六军一共击毙清军、团练等抵抗兵力大约四千人,另外抓获了六千余人的俘虏,尚有将近两万敌军在看见败局明显的时候主动放弃聊城北逃。

    而第六军自身的损失呢?

    只有区区两百人不到的伤亡,其中阵亡者只有六十五人!

    在这一场进攻战中,施清瑄再一次成功试验了使用后装步枪的部队的进攻战术,那就是使用散兵队形,在进攻途中散开再散开,遭到火力拦截时及时扑倒,然后就地进行步枪火力的还击,等重新压制敌军的火力后,再一次跃起进攻。

    同时在这场进攻战中,也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场面,那就是此战中,中华军的中低级军官不再骑着马直接上战场指挥,而是下马伴随部队一起作战。

    虽然说不骑马的话会导致军官的观察视线不好,但是部队在作战过程中经常是趴着作战,不再和以往线列时代一样,排着密集的队形作战,所以军官们也不可能傻乎乎的自己一个人骑着马。然后带着一大票趴在地上的士兵作战。

    当然了,他们的配马依旧得到保留,只不过大多时候只能用在行军路上了,具体作战的时候已经是很少用得上了。

    拿下聊城后,第六军兵分两路,第八师的一个步兵团留守聊城。并等待后方的两个协防师的增援,他们要挡住任何可能的清军的反攻。

    而第六军的其他主力部队则是向东进军,他们的目标是济南。

    当第六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聊城的同时,在济南的南方,第一军所属的第一师带着几个协防师也是从泰安出发,沿着北沙河进入济南府境内,然后顺利抵达长清县,而后和驻防长清的清军发生激战。

    虽然说第一师乃是中华军里的主力部队之一,但毕竟不是第六军第八师、第九师这种纯新式的步枪。没有装备后装步枪不说,而且其使用的步枪实际上还是1851年型林德步枪,也就是当初褐贝斯步枪改装而来的米尼步枪。

    虽然中华帝国的林德机器厂在前几年就开始量产1856年型林德步枪,不过其生产的1856年型林德步枪大多都是装备新部队的,而原先使用1851年型林德步枪的部队则是继续沿用1851年型林德步枪。

    毕竟中华军的扩张步伐实在太快,林德机器厂的步枪产量也是有限的,满足新部队的需求都不够用,更别说完全替换1851年型步枪了。

    所以目前来说。中华军里是1851年型林德步枪,1856年型林德步枪。1858年型林德步枪是同时服役的,其中服役1851年型林德步枪的部队都是余胜军时代的部队。

    不过后来中华军成立对部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后,而那个时候1856年型步枪也是大规模服役,所以把军中现役的1851年型步枪都是集中抽调出来,目前主要服役于第一师、第二师这两个师,其余几个师则是装备1856年型林德步枪为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