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丰年(四)(第1/4页)  青冢黄昏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青冢黄昏录最新章节!

    (七)

    青丘人是不幸的,又是至幸的。不幸的是被困在这方世界出不得,至幸的是青城召、寺、佛塔鼎盛,人们蒙佛护佑,学佛念佛甚为方便。

    五塔寺,又名慈灯寺,因寺中有座金刚座舍利宝塔,塔顶由五座舍利玲珑小塔构成,故名为五塔寺;因每年正月十五举办大型灯火法会,故又名慈灯寺。寺墙深灰色,南有半圆拱门,依稀可见前殿和香炉。院内宽敞、肃穆,门内两侧有对称的白塔,古树参天,哈达飞舞。穿过前殿,即是金刚座舍利宝塔。塔建有290年,高16米,由塔基、金刚座、塔顶三部分组成,均以琉璃砖砌成,通高16.5米。塔基高约1米;金刚座为束腰须弥座,其束腰雕有狮、象、金翅鸟和金刚杵等图案,束腰上为七层短挑檐,第一层檐下为三种文字(蒙、藏、梵)雕刻的金刚经全文,第二层到第七层檐下为1119尊镏金佛像;金刚座南为拱门,上有蒙、汉、藏三种文字的“金刚座舍利宝塔”匾额,门旁为四大天王;塔门内东西两角有楼梯通往座顶,出口为一方形攒尖亭,亭北为五座舍利小塔,最中间为七层出檐,四隅的为五层出檐。金刚界有五部,每部有一部主,中部为大日如来佛,东部为阿众佛,南为宝生佛,西为阿弥陀佛,北为不空成就佛,五塔供奉的即是这五个部主的舍利,五座塔的塔座上分刻五部部主的坐骑狮子、大象、孔雀、飞马、金翅鸟王。

    乌素图召,实际是七座寺庙的总称,七召依山傍水,山沟山杏成荫,素有“杏坞番红”的美称。七召以庆缘寺为中心,东有长寿寺、西有茶坊庙,东北有法禧寺、西北有药王庙,正北有罗汉寺,再北有法成广寿寺,共同组成一个召寺群体。

    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是古丰州城址,位于青城东郊17公里处。原为古丰州城内一佛寺中的藏经塔,高55.5米,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的砖木塔。整个塔体,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正面嵌有篆书的“万部华严经塔”石匾。塔身表面浮雕有精美的佛像、菩萨、金刚、力士像及蟠龙柱等。塔内壁至今存有金代石碑6块和历代游人用幽、契丹、女真、巴思八、蒙、藏等多种文字书写的题记200余条。

    此外,青城还有特仑苏召、小召、观音寺、宝尔汗佛塔、等佛教建筑,在包括大召寺在内的诸多佛寺中,又以特仑召为第一。

    特仑召是青城七大召之一,规模最大,统率青城内外所有召寺。特仑苏召与大召寺南北相对,一个金碧辉煌,一个灰头土脸,殊为不同。大召每一代只有三个喇嘛,知事、执事、值事喇嘛;特仑召却不限制,喇嘛千余,仆从无数。大召喇嘛只受斋饭,不受其余;特仑召不受斋饭,只受金银财产。大召喇嘛一心静修,不收徒,不受供养,不参与凡尘俗事;特仑召喇嘛收徒、受供、卖灵物、搞法会,外出开光、做法、看风水,忙得很。大召山门大开,众生可入;特仑召武僧看门,香客不施舍金银,不准入内。大召进香的多为贫苦低贱,特仑召皆为高官贵胄豪富。大召喇嘛不娶妻不生子,特仑召喇嘛三妻四妾,子女成群。天长日久,大召虽建寺早,却免不得败落,特仑召经营有方,蒸蒸日上,反凌驾大召之上。特仑召法会甚多,正月十三、正月十五、正月十六、四月、八月、十月、十二月都有全庙型的大型法会。

    特仑召当代活佛阿勒塔,年仅二十余岁,人称小活佛,又被青丘人奉为最尊公子。阿勒塔常年居于寺中隐修,非有千金布施,请不出他真身。除此之外,唯有在十月十日金刚经会上,可见其人。

    阿勒塔头戴金黄僧帽,脸覆黄金面具,身披七彩袈裟,脚踏白靴。僧帽是上等黄绸所做。面具栩栩如生,恍如真容,可见工艺之高超绝伦。袈裟由金雕、芙蓉雀、白海狸、紫貂毫、赤狐须、孔雀翎、极乐鸟尾、蓝鹟羽织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