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峰回路转(第1/2页)  浪起料罗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曾志璋环顾四周,将玻璃杯放到了自己面前的圆形餐桌上。

    这里并不是前几日的华南年夜饭局,而是金门岛上另外个沙土铺平的操场。

    地方不一样了,但台下的父老乡亲们,乃至于那县长韩福海的脸色却是和华南厂内的员工没甚区别,对于他们而言。这种甜津津的饮料滑入喉咙的一瞬间带来的不仅仅是本能所好的单纯味觉,还有那碳酸饮料所带来的清凉感受。

    “呃——”

    在场不少人还不由自主地吐了个嗝。而在这奇妙的体验之后,他们顿时觉得体内由于刚刚搬动餐桌、挪动食盆产生的燥热随着这个饱嗝被全部带走,其舒适实在一言难尽。

    “那么,请各位拿起手中的碗筷,”曾志璋豪气十足地又将手举起,“好酒好菜,各位不要客气,咱们今天一醉方休!”

    话是这么说,这金门县上今日的宴席并没有摆上些烈酒佳酿,而是由轻车熟路的王林翼等本地穿越者驱车去购买了几大桶散装的批发米酒取而代之。这东西度数低,慢慢喝着也不容易醉——

    更何况这金门县上今日来赴宴的本地人一眼望不到边。如此一来,每桌平均分个一瓶,每人平均分个一杯都很为难吧。

    不过上至韩福海,下到受华鸽雇佣的金门县乡民,都不会对这刻意安排的少量酒水有什么不满。他们在这一年里得了个为民着想的好县官,又很快得了个能和他们公平买卖,还掏钱给他们买渔船渔网的东家。至于这桌拜年菜好不好最次也是猪肉加大米饭不是?

    虽然各种肥肉和其他菜不敢说管够,可这也是油汪汪的不管大人小孩都吃得很来劲。平日里他们的生活条件是要比以前好,但不管怎么说也就是个稀粥地瓜配鱼的水准,一日两餐,稀粥地瓜还未必管够,三天两回还要把米调稀些,否则就要断炊。

    可他们依旧感恩戴德。这景象让穿越者们看了也感到心疼。这些海边的住民们原本是连大米稀粥都不太吃得起的——岛上广泛种植着的粮食作物并不是大米,而是从清初被引入福建的地瓜。

    地瓜叶配上赶海能得到的海产,这就是大部分群众一日两餐的所有内容。虽说这新鲜海产是真的不错,可烹饪者连放酱油都得三思,通常都是拿锅盐水解决。后世有的大油爆炒等作法一律免谈,这实在是吃久了就要让人吐的。

    更别提品种裂化所导致地瓜淡然无味,还有日复一日的贝壳类海鲜,这些东西也就只有果腹的意味而已。后世人可能很难想象这个时代的人单单是吃大米饭不配菜就能连吃数碗还吃得津津有味,但这也就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作为县长,也作为个普通的草民,”在开席之后,金门县县长韩福海首先找上了在首席这边不紧不慢谈天吃菜的华南穿越众,“我韩福海到任以来,本以为此地要贴补民生极其不易。岛上本无什么洞天福地,也因匪徒作乱没有多少华侨金主愿意投资置业。”

    他说的都是事实。金门本身没有九龙江的水流冲刷效应帮助,深水良港的帽子轮不着它来戴。后世的它能够比现在的渔村岛发展得更好些,那是全依仗了上面的十数万守军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就算如此,它依旧没有一海之隔厦门岛发展程度的十分之一。

    “这无米之炊让我实在是伤透了脑筋。”他举高了盛有自家白酒的木制酒杯,“真真是感谢几位雪中送炭别的也不多说,我韩福海也无以为谢,只有对各位先干了这一杯为敬!”

    “哪里,哪里!”原本几位聚在桌边聊天打屁无聊得很的穿越者们就是为了等这一手,这会儿哪敢继续坐着,也纷纷站立起来双手握起手里的各色酒杯开始扯淡。“县官大人过奖,商人本性,趋利避害而已。实在过奖,过奖”

    对于穿越者来说,这个孤立于大海之中的贫瘠孤岛就是八闽各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