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吃饭穿衣量家当(第1/3页)  石竹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石竹花最新章节!

    1

    所谓风俗,不外乎就是人们长期形成的那些传统思想风尚,礼节与习性。

    其实,这当中的有些行为模式或规范,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有所变化。

    就大奎他们家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来说;

    在早,这里的人们对房前屋后的栽种之事,那是颇有忌讳的;老早就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家中不栽‘鬼拍手’(杨树)”的说法。

    尤其是杨树,那“杨”字音同“扬”字,这更是让那种喜欢较真、又有着“家财不外露”的持家理念的人们很是避讳。

    只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如今还来讲究这些的人们已是越来越不多见了。

    在婚嫁生育方面;

    在早,闺女出嫁有个讲究叫“哭嫁”——说是出嫁不哭的人生孩子容易出哑巴。

    一当到了新媳妇过门时,出于“多子多福”的理念,人们又会设置一个让新媳妇跨驴鞍的节目。

    其意为:新媳妇跨驴鞍,一气生十三!

    但渐渐地,这些显然不合时宜的陋习也早已归于绝迹。

    因为情形是明摆着的:不哭嫁的女人也没有几个会生哑巴孩子——生下的孩子不光中国话说得溜,甚至外国话也能招呼上一气!

    至于生育这方面,当今国家大力倡导计划生育,你就是有心真想“一气生十三”,你自己觉得有这种必要和这种可能吗?!

    就说青年男女定亲之后的事情;

    如今眼下的年轻人,一经定了亲,有些女方就开始不再拘泥仪式;不光来来回回就在男方家里常住,甚至婚礼还没举办的,孩子倒是先生下一个来“压箱底”——这些都算不得是啥稀奇了。

    毕竟时序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当今,社会的进步可谓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就连最少见识的乡村老太太,也能见识到了好好的衣服非得弄上窟窿、补丁才好穿,美其名曰“乞丐服”。

    而那女孩家穿着的“恨天高”的鞋子,看上去比踩高跷还玄乎,更是能让老人家看得那叫一个心惊肉跳!

    但是,时光回逆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那时的情景,自然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那时候,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除外),他们从定亲到结婚,相互之间能够交往接触的时候实在是少得可怜。

    拿女方来说,自从与人家订亲后,除了定亲后不久,按习俗去婆家给未婚夫“送鞋子”,利用那机会能跟未婚夫见上一回;

    再就是每年麦收过后,按习俗走上一次婆家,去住个一天二日的,之后便穿着婆家给刚做成的新衣服回家。

    除此之外,一对青年人如果相互住的比较近便,平时也许还能趁着赶集之类的机会见个面。

    要不然,那也就只有等大年初二、新女婿去走丈人家的时候,两人才能会上一会了。

    至于平常时候,两人即使有空闲时,差不多也是谁都不好意思无缘无故就跑了去跟对方会面——首先一点是觉得抹不开,不好意思。再就是怕人说闲话。

    话说那刚定亲之后的“送鞋子”。

    按当地风俗,定亲之后不久,女方都要赶做出一双鞋子送去给未婚夫穿。

    至于此举的来历,有说是表示心意的;又有说是展示手艺的;还有说这是女方以此想试探一下,看看男方行事咋样的。

    但到底是哪种说法靠谱,待考。

    不过,无论如何,一当到了女方来送鞋子时,那男方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不管贫富,不拘多寡,男方都会给女方回送上一个红包以示心意,戏称“出血”——给钱多叫做很出血;给的少则称之为不出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