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章 兵围雁门(二)(第1/2页)  日不落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能不报,也不能尽报。”李文渊闭上双眼想着该如何跟杨广汇报雁门之行有危机。

    庄伏狄见李文渊不再说话,反而是闭目沉思,便也是不再搭话,施礼后轻声的退了出去。

    杨广的銮驾刚刚到达了西河郡,便有御史台的人送来了一本奏章:“陛下,西域总管李文渊送来的加急奏折。”

    杨广从楼车里的窗口收回了目光,对着门外说道:“呈上来。”

    一个宦官双手托举着一个玉质托盘,上面静静的躺着李文渊的奏折。宦官进门以后,弓着身子亦步亦趋的将托盘放在了杨广面前的桌子上。杨广伸手从托盘中拿起了那本奏折翻开看着:

    臣李文渊启奏陛下,近闻陛下躬亲抚边,慰问北疆将士,臣深感惶恐,臣等既食君禄,理应为君分忧,戍守北疆乃是职责所在,臣听人言,近日东突厥颇为不稳,大批青壮之士屡屡犯我武威等边郡,望陛下以国事为重,保重龙体。

    杨广合上奏折笑了笑,又拿起旁边的东突厥可汗的奏折翻看着,上面无外乎是一些草原的情况,同时申明了自己与大隋之间的友善关系,再就是对杨广歌功颂德,同时向腾格里祈祷,希望腾格里保佑大隋千秋万代之类的吉祥话。

    杨广反复的看了几遍,奏折上面与往常的并没有什么不同,于是也顺手放在了一边,又拿起了御史台的奏报,上面也提到了东突厥有异动,不过比李文渊的含糊其辞要详尽的多。在御史台的奏报上提到了高句丽的大对卢渊太祚之子渊盖苏文最近频频出入草原,曾经多次和东突厥大汗进行密谈,每次密谈都屏退帐中的其他人,只留下两人,所以具体谈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另一份奏报提及到了最近渊盖苏文回到了高句丽以后,高句丽的军队调动极为的频繁,屡屡靠近与大隋的边境附近驻扎。

    杨广将奏报随手丢在桌子上,对屋中候命的宦官说:“叫苏威来见朕。”

    不一会,门外脚步声音传来,苏威在门外还没进来便已经说到:“臣苏威求见陛下。”

    “苏相,进来吧。”杨广直接说道。

    “苏相,李文渊也发来奏折告诉我北方的突厥人有些蠢蠢欲动的意思,恰逢前些日子你也跟我说过类似的话,难道说这北方也不安稳了?”杨广坐在龙椅上颇为疲惫的说道。

    “陛下,这北方并非是不安稳,只是北方突厥人一向是松散惯了,难保不会有些宵小之徒得知了陛下的行踪以后要做些苟且之事。陛下身系九州万生,理应要稳重一些,万万不可轻易的以身犯险啊。”苏威选择性的忽略了杨广话中的一些别的意思,只是在劝慰杨广。

    杨广听了苏威的话,双眼直直的盯着苏威,直到盯得苏威后心都被冷汗打湿了以后,才缓缓的说道:“朕的大隋,哪里还有安稳的所在?”

    “陛下只要慢慢的与民休养生息,惩治贪腐,这大隋很快就能重新安定下来。”苏威急切地说。

    “你说这回突厥人会不会直接出兵围困朕,要将朕直接杀死在北疆?”杨广没理会苏威的话,突然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

    一句话直接震得苏威跪倒在地,颤声说道:“陛下言重了,陛下身为九五之尊,还请勿轻言死字啊。”

    “你们这些腐儒,哪有这么多说法,朕说了死,还能有人杀死朕不成?”杨广再次信步走到窗边,让顺着窗户进来的微风吹在脸上,杨广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朕倒是想看看这些蛮子们是不是真的有勇气来冒犯天威。”

    时间转瞬又过去了一个月,杨广的銮驾终于是来到了雁门郡。

    杨广到了雁门郡的第一件事就是诏令东突厥汗王前来一叙,共谋隋突两国和平的大业。

    “中原皇帝已经到了雁门郡了?”东突厥可汗问来送诏令的使节说。

    “陛下已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