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章(第1/2页)  南朝录此去经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凤阳地界的关口出去之后便到了滁州,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滁州曾是诸侯争霸的分野。吴楚相争,攻战频繁,这里先属吴,越,后属楚,故有“吴头楚尾”之称。公元前559年,楚国令伊子囊率舟师沿滁河打到吴国的棠(今天南京),当回撤到滁河叫“皋舟之隘”的地方,被埋伏的吴人打得大败。

    秦汉一统天下分封郡国,江淮地属九江郡,又曾为淮南国,在这片历经沧桑的土地上,至今流传着楚汉相争霸王别姬的故事。

    而此时的滁州知州乃是辛弃疾出任,听龙大人说过,此人简赋舒征,收容流亡,修整街市,发展生产,组织民众训练军事,为抗御金兵做准备。

    听闻他的事迹,柳三也有心想与此人结交一番,不过此时的辛弃疾已有六十多岁,能不能有缘见到,现在也说不准。

    入了关口,便似进了淮南地界,这里两岸高山奇峻,丛林尽美,郁郁葱葱的树木长势茂盛,阴影间几只猿猴蹿去,咕咕声入人耳。

    “这滁州向来以风景奇秀著称,没想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柳三欣赏着峡山两岸的景色,啧啧称赞道。

    本以为凤山乡的景色已是瑰丽,却发现临近的滁州也是一绝。

    持鞭的马夫也缓下了步子,慢悠悠摇头晃脑的吟道“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呵呵,这是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此地是一处宝地,只是时间仓促,也停留不得太久。”柳三叹了一声,便拉了帘子,听着车子的轮声在山谷间回荡。

    几个时辰后,也过了午时,肚子有些饥饿,柳三拿出干粮,和马夫分食了一些才继续前进。

    前方零星的出现了人影,等靠近一看,是一些逃荒而来的百姓,都是一些妇孺孩童,见到有马车过来,纷纷避让,个个面黄肌瘦,眼巴巴的看着马车从他们的身旁路过,却没有停下来索要点食物充饥。

    “大叔,靠边停一停,我给他们些干粮,看着怪可怜的。”柳三不忍的说道。自己带的干粮不少,再加上紫萱还备了一大包的点心,已经够吃了,何况没了自己的银两也能沿途买上一些。

    谁知马夫听后急忙道“公子,莫不要这个时候心软,这些饥民也是看人行事,你若是不理,他们也就走一步算一步,去了发官粮的地方再吃,你若是理了,他们便会一哄而上,乞求你接济,你救得了一个人,但你救不了几百人,上千人呀,这些只是些妇孺,等遇到了那些成群的男人,可就麻烦了。”

    马夫说的也有些道理,相信过不久凤山乡也会出现一些灾民,不过官府的赈灾粮食目前还算充裕,应该能救济一些。

    不过这些小孩子已经皮包骨头,自己又怎么会坐视不理,柳三掀开了帘子,还是决定给他们点充饥的粮食。

    “大叔,你停一下,给他们些我们就走。”

    马夫执拗不过柳三,叹了口气,收起了马鞭,靠近路边停了下来。

    见这辆马车不再走动,不少行路蹒跚的饥民纷纷侧目,直到柳三提着一个干粮袋伸出手时,不少人开始有些骚动,饥肠辘辘的肚子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

    “来,把这些给大家分了。”柳三指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孩童招呼道。

    那孩童有些不相信,瞪大了眼睛,脏兮兮的手抹了把脸,咽了口唾沫一步步的走了过来,接过柳三手里的干粮,拿起一块狼吞虎咽的塞进了嘴里。

    “我也要,我也要,”不少孩童看到后争前恐后的跑了过来,不一会儿,那满满的一袋干粮便被吃的连渣都不剩。

    看来真是饿坏了,几个没抢到的甚至大打出手,连滚带爬的去抢夺不到巴掌大的一个馒头。

    “公子,我们还是快走吧,不然越聚越多了,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