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四章 秋收(下)(第1/2页)  齐霸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即然农具已经分派完了,小白心中也感到放松了不少,趁现下大家都在,小白便决定举行次宴会以感谢诸位大夫这些日子的辛劳,顺便把这些日子挖掘到的贤才――宁戚,介绍给大家。

    宁戚这些日子和小白一起在临淄转了一圈,干的就是后世大领导身边秘书的活,一路上也是忙里忙外,显示出了不俗的才能。而他对农事活动很是精通,有关农业的很多见解也超出了这时许多人的见识。比如用牛耕田,麦菽轮作,用粪施肥,兴修水利等等。

    不要觉得用牛耕田是理所应当之事,在春秋之前,田里的耕作主要是靠人力和马耕,所以诗经上有千耦齐耘的描述,说得就是人们一起在公田里开荒劳作。

    而士人之家之所以常用马耕,这是因为士人都要服军役,此时的战争又是以车战为主,所以家中常备马匹。此时人少地多,有足够的耕地用以轮作,能产出大量的喂马的饲料来,养得起娇贵的马匹。所以尽管用马耕来种田很是粗放,难以精耕细作,但士人家里还是用马耕。

    牛的作用在春秋之前主要就是用来祭祀和食用的。牛和猪羊在祭祀之前被养在牢里,所以又被称之为“太牢”。用太牢祭紀可是只有天子才能有的规格,诸侯只能用羊和猪来祭祀,又被称为少牢。

    不过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土地的减少,封建程度的加深,铁工具的使用,用牛来精耕细作也就成为较为合适的方式。与娇贵的马相比,牛力气大,吃得少,耐粗饲,很适宜小农之家精耕细作。宁戚就告诉小白,在卫国的庶民之中,使用牛来耕田已经很久了,而齐国这边的用牛耕田的耕作方式还没有出现,还在用落后的马耕和人耕。

    如果齐国要想进行一次成功的改革,对土地制度和耕作方式的变革是势在必行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改革奠定足够的物质基础,减缓施行改革的阻力。而宁戚就是这时代顶尖的大德鲁伊,是掌握牛耕之术,能够让齐国粮食增产的贤才。

    因此,为了能够使宁戚进于齐国的朝堂当大夫,小白便在宴会开始之后,对正在饮酒食肉的众位大夫们说道:

    “诸位大夫们,你们说为何同样是一块农田,有的地方可以年年耕作,有的地方就必须二年三年的轮作。每年耕种的田地,每年的收成不减,两三年轮作的地方,收成也没有变多,这是为什么呢?”

    正在欢饮的众人不明所以,不清楚小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提出有关农事的问题。但众人都有些见识,不至于五谷不识,麦韭不分,还是公子雍立刻跳出来,说道:

    “君上,这个我知道,我听人说是因为土壤不同的缘故。禹在划分九州的时候,就说田分数等,咱们青州之地,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上下。算不上最好的田土。”

    高傒又补充说道:

    “除了土地肥力不同,水源也是个重要原因。有水灌溉的地方田土就肥沃,粮食的产量高。缺水的山坡上陵,其产出的粮食犹低。在洪水淹过之后淤积的土地上耕作,往往就能大获丰收。”

    小白笑着点点头,说道:

    “土地的好坏,水源是否充足,这些先天的因素对农事活动很是重要。这的确是影响土地收成的关键,还有其它原因吗?”

    鲍叔牙见状也说道:

    “还有人的因素,在田里出力的多寡也影响着收成。在春天耕作时深翻土地,夏天耘田时勤锄草捉虫,秋收时驱赶偷食的鸟雀,可以使粮食增产不少呢。”

    管仲也说道:

    “田制不同,人的用心程度也不同,公田里庄稼长势一般不如私田里的庄稼长势好。这是因为人皆有私,都想将力气用在自己的私田上,私田的产出多也会使自己的日子好过。而公田里的收获因为和自己无关,所以人们不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