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 齐卫不同风(第1/2页)  齐霸春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小白和宁戚坐在慢悠悠的牛车上,两人相对而坐,一边说着话。道:

    “牛车就是走得慢了些,但坐着感觉很稳当,一点也不颠。”

    宁戚笑道:

    “也只有君上您不嫌弃这老牛破车,才愿意坐这商贾和平民所乘之车。”

    道:

    “牛车慢有慢的好处,至少不像马车那样,跑得快了就会卷起一阵扬尘,人在车上还能像咱俩这样说话吗?”

    此时的道路通常是用黄土制成,用人力夯筑,夯土很是结实。但由于上面没有硬化的路面,也没有沙石、炭渣,往往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马车走得快了很容易扬起漫天黄尘,所以兵家就扬尘的位置和形状来推断敌军所在的位置和兵力,还有他们行进的速度等。被阴阳家那群别有用心的人学去了,编出了一种“望气之术”,倒是忽悠了不少人。

    此时,有几辆车马先行作为前哨,大队人马跟在后方徐徐而行。只有小白和宁戚坐在牛车上,于轮也只好舍弃他的驷马之车,开始驾驶牛车了。这就像一个是平日里替老板驾驶奔驰宝马法拉力等豪车的司机,某天老板突然要坐拖拉机上路,于轮心中别提多委曲了。

    但坐在牛车上的小白倒是显得轻松愉快,小白指着田野里即将要成熟的秋谷,对宁戚说道:

    “宁戚,你闻道谷香了吗?”

    宁戚说道:

    “君上,我闻到了,是太阳照在谷穗上的香气啊!我还听到秕秕的谷粒正在灌浆,就要变得颗粒饱满起来!”

    两人陶醉地呼吸着这即将成熟的田野里所散发的五谷创香气,然后忍不住同时哈哈大笑起来。愉悦的笑声惊起了地里偷食的鸟雀,它们一群群飞起,飞向不远处的田里。

    小白接着问道:

    “宁戚,你从卫国来?齐国西方的黍粟长得怎么样?”

    宁戚想了想,回答道:“田野里的荒地有些多,禾谷也长得不够密实。但应该也能收个五斗粟吧!”

    “哦。”小白的声音有些低落,其实小白也知道,过去这年的春天由于齐国内乱,影响了齐国的农业生产。宁戚见状,对道:

    “君上您也不用太担忧,亩收五斗也算是平年的收成了。何况临淄附近这些田地里的庄稼长得这么好,我看就是卫国的农田里的收成也不过如此。”

    “哦?卫国的农田产量要比齐国高吗?这是为什么呢?”卫国的农田能比临淄之田还高产,心里很是惊讶。在他的计算里,临淄附近黍粟的产量已经接近战国时代的平均水平了,卫国的农田若是都能达到这个水平,那他们一定是有了新的种植技术了。

    果然,宁戚回答道:

    “卫国地处于河济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临近河济便于灌溉,堪称土沃水饶,天府之国。更兼卫与北戎相近,戎人多牛马,多贩至卫,故卫人多用牛深耕犁田,对黍粟增产不无补益。”

    小白不由点头,卫国所在正是在殷商旧都,所处的地方先天条件确实太好了。卫国地处黄河下游冲积而成的大平原上,土层深厚。此时的黄河还未变成后世里那条地上悬河,还能为卫国的田地提供大量水源。

    与戎狄相邻,又能与他们相贸易,换取牛马之畜,较早开始了牛耕。因为耕地运货都要用牛,所以宁戚靠养牛这个本事也能得以读书认字。

    不过,随着黄河上游水土流失加剧,终于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次大决口,为患几十年,汉武帝动员大量人力物力,亲负柴草才让黄河回归旧道。

    此时正值春秋时期,黄河流域人口不多,生态环境保持时较好,正是适宜人们生存的地方。等到后世人口增长,植被破坏严重,大河里的泥沙也越来越多,黄河也就成了有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