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李世民计劝陈叔达(第1/2页)  云雾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世上最难的事情是什么,世上最难的事情有两点,第一,因为恐惧不敢开头,其二,开头后不能够坚持。

    霍邑大捷后,作为义军的首领的大将军,李渊也终于松了一口气,终于觉得自己脑袋算是又回到了自己的头上,望着欣欣向荣的霍邑城池,他能够想象到,只要一直如此下去,不久之后,长安也将是自己的领土,哪里将由自己做主。李渊自己明白,代王就是个娃娃,如若不是因为他什么都不懂,自己又怎么会尊他为王,自己只是在找一个足够听话的傀儡。代王不过是自己的一个代言人,到时候攻下长安,代王若是没有价值,这个王位终究会是自己的。李渊经历过北周王朝,他知道宇文护的下场,所以在代王杨侑成长起来之前,李渊是一定会寻找理由废除他的,他绝对不会做下一个宇文护,他要做的是隋文帝杨坚哪样的人物。

    李渊依旧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自己讲过,宇文护作为北周朝廷的大司马,掌握朝廷的军政大权,一直都未曾夺了北周朝廷的皇权,自立为王,最终才落得被宇文邕抓住时机,斩了宇文护。但是隋文帝杨坚不同。

    隋文帝杨坚在北周宣帝时期,就大权在握,位列柱国之位,在周宣帝死后,年幼的周静帝继位,杨坚并没有就给静帝成长的时间,他利用自己的职权作了伪诏,以辅政大臣的身份掌握了朝权,而后又逐步铲除了当时北周皇室宗亲中最有实力的“五王”之后,便逼迫静帝退位,静帝禅位,杨坚三辞而受之,从此大隋称霸天下。而后杨坚从相府穿着常服入宫,准备礼节在含光殿继位大统,定国号大隋,改元开皇,大赦天下。所以,李渊从始至终都知道自己要做的是隋文帝杨坚哪样的人物,而不是做哪个被人谋算致死的宇文护。

    霍邑之战后,每当义军临敌,均势如破竹,大好的形式也给了李渊很大的信心,使他对长安之役有了更大的期待,他知晓如今只要再顺势破了河东,攻下潼关,就只剩下一个孤立无援的长安了,但是大军围困,长安城内一帮文臣必将会开门投降,到时候自己在拥立年幼的代王杨侑,遥尊隋文帝杨坚为太祖皇帝,自此天下正统站在了自己这一方,然后再招兵天下,徐徐图之,一一攻破如今的各路反叛人马,到时候天下一统,登临大宝,再创盛世王朝。

    几日的时间,李渊的大军又接连攻下了大隋的几座城池。

    八月八日,义军攻下临汾郡,自是慰抚士民,安抚民心,如同霍邑一样,建立成自己的转战基地,好临时征调,转运军粮,毕竟如今相距自己的老地盘太原已经够远的啦。

    八月十二日,李渊大军继霍邑之后,又遇见了一强有力的阻击,大军只好暂时进驻绛郡城北部的鼓山。但是绛郡通守陈叔达并不是宋老生哪样的莽撞之辈,他坚守要塞,不管李渊大军如何叫骂,他都充耳不闻,闭城据守。

    八月十三日清晨,义军准备强行攻城,临战之时,李世民突然叫停了攻城将士,在李渊面前请命到:

    “大将军,属下通过这些天的观察,自己查探了陈叔达近年的任期履历,我认为此人可以招降。”

    李渊本是不喜欢李世民临战扰乱军心,但是听了李世民的话后,也觉得既然李世民有这样的想法,不如且先让他试上一试,若是成了,兵不血刃的攻下了绛郡,也能够为自己攻取长安保存兵力,若是不成,再行进攻也没有什么损失。如此想着,心中却也还是觉得得敲打李世民一番,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不能够放纵呀。想着就对李世民说到:

    “你且前去试上一试,如若功成,必将给你记上一功,若是不成,这临阵违抗军令,三十军棍可是免不了的,你可知晓?”

    李世民闻言心中苦笑,想着,陈叔达呀,你可一定得听劝呀,否则等你兵败城破之时,我定不饶你。嘴中却也不慢的回应到“属下领命。”一旁的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