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商议屯田(第2/3页)  [清]博果尔重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满是泥泞的靴子,一点都没介意被踩脏了的大殿,反而动容道:“博果尔,这一去半年,苦了你了。”

    福临虽然就是否让博果尔离京一事跟孝庄吵了一架,口口声声说不相信自己弟弟会如何如何,回到乾清宫冷静下来一想,却也隐约有种后悔自己嘴快的纠结感。

    他可不能把圣旨收回来打自己的脸了,福临仍然坚持派博果尔下江南,却也派了信得过的刺史跟着他,一路把博果尔的所作所为都写密信禀告给他。

    就因为有眼线跟着,福临才更清楚自己弟弟为了他的江山都做了什么,这五个月先是快马加鞭赶到江南,然后就走访民间,私访当地农户了解每年收成情况,甚至还下苦力钻研汜胜之书齐民要术等农业著作。

    福临自从亲政后,就一直试图从宗亲中提拔出一个真正得力的人,安郡王岳乐算一个,但福临更多地把他定位在能同自己谈诗论赋、聊人生理想的知心长辈上,他舍不得把岳乐下放让这个难得的知己吃苦受累。

    除了岳乐外,其余的宗亲倒也没有贰心,但很明显都是跟着福临屁股底下的皇位听令,而不是尊敬服从他这个人。

    这一点福临心知肚明,光看济度对他的态度就很明显了,人家除了参与议政会时得跟他当朝陈词,平时都压根不正眼看他。

    福临想到这个就心塞无比,忍不住刮了座下的济度一眼,再看下首端正坐着的博果尔就说不出的顺眼了。

    博果尔一下子就从座位上站起来,撩撩衣摆再次跪下,朗声道:“能为皇兄鞍前马后,尽忠效劳,臣弟当尽心竭力,不敢言苦。”

    济度不着痕迹地皱了一下眉头,岳乐倒是比先前显得更沉着了三分。

    福临听得更开心了,缓了缓后想着是时候办正事儿了,从御案上抽出一封藏青色封皮的奏折,在打开折子的一瞬间,情绪立刻就糟糕起来:“博果尔,你在折子中同朕所言俱皆属实?”

    “臣弟所言不敢有一句虚言,因近年连年征战,致使流亡遍地,许多百姓落草成寇。为防贼患,各地加大养兵力度,进而需要多征赋税以养民兵,百姓交不上赋税而病饿,许多人活不下去又变成了贼盗,以此循环往复,恶性循环,长此以往,事情只会越发恶化。”博果尔说道。

    这也确实是他实地考察后发现的问题,博果尔因此一下子就想到了上辈子一个叫王命岳的官员所提出的屯田主张。

    王命岳是福建人,本应于开春科举考中庶吉士,这是个可用之才,已经被博果尔秘密命人找来收为幕僚了。

    折子福临看过后就交给岳乐看了,济度就没这个待遇,他还是第一次得知此等情景,面色一时也变得凝重了。

    博果尔继续说道:“依臣弟愚见,各省并非推诿塞责而有意不上缴足数岁银,实在是百姓家中再无余粮。设若因朝廷国库告急而加大赋税征收,也只能激化矛盾,而不能解燃眉之急。”

    加派赋税是一部分宗亲贵族们主张的,怎么样,现在被打脸了吧?福临继续斜眼瞅济度,发现济度仍然不搭理自己,而是侧耳听博果尔所言,一时间觉得有些无趣。

    济度感觉到福临在胜利后示威似的看自己,实在是懒得回应他——小皇帝八成是忘了,在这件事儿上自己难得跟他站在一块,都是主张屯田一派的。

    福临吃了个软钉子,抬手慢吞吞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调整了一下心情才问道:“朕普一亲政,就下令让各省监督农民垦荒屯田,还给予他们三年后可以将所屯之田变为自己产业的奖赏,可惜有小人暗中作梗,效果一直不甚明显。”

    博果尔知道福临口中的“小人”是暗指主张加派的各位宗亲,不过这话福临能说,他不能顺着接口。再说了,屯田施行三年效果仍不明显,还真跟宗亲们关系不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