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章 三年之期 休养生息(第1/2页)  秾李天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随后,李世民拿起桌子上一叠奏折,自顾自的说道:“从太上皇立国之时,突厥就已经逐渐强势,当时突厥政令简疏。后来颉利可汗重用汉人赵德言,政令逐渐变得繁苛,导致百姓不满。

    此后颉利又信任各胡族人,疏远突厥本族人,干戈连年不息,并且入侵骚扰我大唐边界。为了稳定局势,休养生息,朕答应每年十万石粮食和十万匹绢的纳贡。

    这两年,突厥冬季多严寒暴雪,雪深可达数尺,牲畜大多冻死,造成重大饥荒,百姓饥寒交迫。颉利因为四处征战,费用不足,继续向各部落征收重税,由此上下离心,怨声载道,各部落多反叛,兵力渐弱。

    到今年五月,苑君璋看到颉利可汗政事混乱,知道突厥不足以依靠,于是率兵马投降大唐。朕赐封他为隰州都督c芮国公。

    颉利君臣昏庸残暴,必然面临危亡。时文(萧瑀)和诸公请求乘机出兵,朕认为刚刚与突厥订立盟约,现在如果出兵讨伐,师出无名;可是不出兵,恐怕又要失去机会,怎么办呢?”

    长孙无忌一看这情况,李世民长篇大论,明显是给太子介绍情况,还得自己先说,“臣以为,会盟之后,突厥并没有侵我边塞,如今我们却要背信弃义c劳民伤财,如此兴兵恐不合适。”

    萧瑀是尚书左仆射,六月,尚书右仆射密明公封德彝去世,李世民不顾长孙皇后的坚决反对,让长孙无忌继任右仆射,由此可见,李世民视其为第一心腹。

    长孙无忌斟酌一下言辞接着说道:“当年苑君璋出兵勾引突厥兵攻陷马邑(山西朔州),杀掉了高满政,怕朝廷追剿他,于是退兵据守恒安(山西大同)。由于他的士兵都是中原人,一看他投降突厥,都脱离他投奔大唐。

    当时苑君璋十分害怕,于是就主动投诚大唐,请求朝廷让他防守北部边疆以赎罪,太上皇答应了他。苑君璋又怕朝廷只是口头答应,要求订契约,太上皇于是派雁门人元普送给他金券予以承诺。

    结果,颉利可汗又派人来招降,苑君璋犹豫不决,恒安人郭子威劝他,恒安城地势险要c城墙坚固,突厥国力强盛,眼下可以联合突厥,据守恒安,不要提前做选择。

    苑君璋于是听信此言,在雁北据守与突厥联合,数次入侵大唐边界。如今苑君璋虽然投降,也是钻了空子。但是边界和其所占之地并未巩固,军心也并不安稳。因此,朝廷贸然出兵,目的不纯。若胜利,还可以镇压边境,若战事不利,容易引起边界动荡。”

    “高明,你觉得是否可以出兵?你是怎么认为的?”李世民听了长孙无忌的介绍,点点头,心道,还是你最了解我。于是扭头朝李承乾问道。

    “儿也认为,现在还不是正式开战的时候!”李承乾听罢父亲和舅舅的介绍,思索片刻,抬头道。

    “哦,说说你的看法。”李世民微微点头。

    “最近一段时间,大唐虽说基本上开始修养生息,但是,为了稳定国内局面,军队一直没能停下来休整,而突厥虽然逐渐衰弱,但是兵力和战力并没有减弱多少,并且如今大唐刚开始稳定,再开战端,恐民众和士卒都会有怨言!

    再说,现在突厥内部矛盾重重,他们巴不得大唐马上与他们开战!这样就可以转移其内部民众的注意力,从而缓和或消除矛盾,形成一致对外的态度,这样战争反而是帮了他们。所以我们现在最好以逸待劳,不可出兵!”李承乾缓缓开口。

    “那你觉得什么时候才能出兵?”李世民不动声色地问道。

    “显然最近三年是不行的,不过也用不了几年的时间!”李承乾毫不犹豫道,“这三年的时间,要让大唐的老百姓都有饭吃,这是主要的,如果老百姓没有饭吃,国内就会动荡。根本就谈不上出兵打仗。

    我记得前段时间,也就是六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