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阪神大地震(第1/2页)  一本书读懂日本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一本读懂日本史最新章节!

    中国古话讲“居安思危”,日本或许是这个世界上对这句成语最感同身受的国家了。地处地震多发带,每年的自然灾难如同蚂蚁一样多,这是命运的不幸,但同时也是人生的大幸。正是身处随时遭遇突然灾害的境地,这个岛国和它的人民才能在忍受“惊慌”的同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迹。这种强烈进取的国民性与其地理、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都在日本,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被称为“圣岳”的富士山;小于2.5级的小地震以及2.5~4.7级的有感地震差不多两三个月就会发生一次,而严重的地震则每一个世纪就会发生几次。如1923年发生的震级为7.9级的关东大地震,这次大地震共造成99331人死亡,43476人失踪,103733人受伤,财产损失近300亿美元。关东大地震给这个国家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挥之不去的阴影,至今还对日本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因为阪神大地震的发生而愈发加重。

    1995年1月17日5时46分,阪神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之一、兵库县首府神户发生了7.3级地震,震中来自西南方23公里的淡路岛,属于上下震动型的破坏性地震。

    神户是日本也是世界著名的贸易港口城市,每年吞吐货物量超过1.4亿吨,是座背山面海,自然环境优越,人口超过150万的现代化城市。不过这个“现代化”是在地震重建后显现出来的,在地震发生前,虽然在通往神户的路上建造了许多隧道和高架桥,但是在神户市内,大多数的建筑还都是80年代以前的“老家伙”,有些地区的房屋几乎全是木制。地震发生后,这些木房屋在地震引发的大火中付之一炬。而这些被烧毁的木房屋的残骸又继而堵塞了本就不宽阔的马路,救援车辆极难通过,阻碍了救援活动的迅速开展,加之地震发生于清晨时分,绝大多数人尚在家中,使得人员伤亡惨重。据日本官方统计,在阪神大地震中,约有6500人死亡,26804人受伤,107610栋建筑物遭破坏,有近33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总损失达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5%。

    阪神大地震是关东大地震后日本遭受的人员财产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也是战后50年来所遭遇的最大一场自然灾难。

    这次地震之所以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日本政府的反应迟钝也是原因之一。在地震发生时,村山富市首相还浑然不觉,躺在床上与周公会面,直到40分钟以后,他从床上起来,打开电视,看到各大电视台直播的有关地震现场的画面时,村山富市才意识到发生了巨灾。当他打电话给秘术核实情况时,秘术竟然对此浑然不知,致使全国性的救灾行动直到1月18日才展开。村山富市本人在地震后的第三天,才进入震区视察。政府的麻痹和迟钝成了各大媒体抨击的对象。

    正是政府层面的迟缓,对地震造成的灾难估计不足,致使许多国外救援队到阪神地区救助的申请都被拒绝,就连日本的铁杆盟友美国也是如此。一系列的不利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在股市当中。就在地震发生的当天,日经225指数从近2万点的高度直线滑落,从17日的19241点跌落至1月23日的17785点,下跌幅度为7.6%。其造成的连锁反应如同地震本身一样,给诸多行业带来毁灭性打击,首当其冲的是银行业,其次是地产和机械制造业。

    为了重振阪神经济圈,重建神户,日本政府制定了为期10年的“兵库凤凰计划”。此计划的目的不仅要将神户恢复到受灾前的状态,而且能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等各种社会问题。为实现这一计划,日本政府投入了10万亿重建资金,这些资金有来自政府机构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