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一章 制药五厂的厂长是谁?(第1/2页)  制药大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感谢bsp的打赏!

    通华,享誉海内外的“华夏第一医药城”。

    依赖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通华出现了多个后世著名的药企,比如通化东宝、修政药业、万通药业等,大大小小的制药企业更是数不胜数。

    在后世,通华打造了多个医药产业园和国家级医药工业产业示范基地。

    医药产业集群形成“丛林效应”“大树得到阳光、藤类植物得到依靠”,促进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上下游产业衔接、布局合理、产品差异化的现代医药产业集群。

    赵长天要找的人,生长于长白山通华市北二密河下游,“全国首例民营企业兼并农业村恒德村。

    196年9月,通华白山制药五厂来了两个奇怪的客人。

    九月的通华,气候非常凉爽,最高不会超过22,白山药厂正在全力研制新产品。

    这个成立于195年12月的小药厂,前身是长白山滋补品厂,依靠厂长倒买倒卖人参起家,目前是林吉省23家制药厂排名最末、实力最弱小的的药厂。

    它的第一个产品是人参罐头和人参露,效益不错,然而,今年厂长力排众议,决定在鲜字上做文章,生产鲜人参蜂王浆口服液。

    虽然人参王浆正在市场热销,然而,具有前瞻眼光的厂长不想一直跟在别人后头,而要另辟蹊径,搞创新,开发新产品。

    改变传统的人参王浆传统做法,采用全新工艺,使人参在保鲜的同时,提取鲜人参有效成分,精制成富含全新营养的鲜人参蜂王浆!

    多少年来,生产人参王浆都用晒干的人参,用鲜参做原料,这在十年代的长白山,简直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事。

    几乎大部分的人都在反对,此时的药厂条件极其简陋,试验设备只有最简单的试管、漏斗、蒸锅和冰箱,没有人觉得会成功。

    尽管如此,厂长仍然坚持己见,带着全厂员工投入到试验中。

    赵长天和朱正明到的时候,他已经在实验室奋战了三个通宵,累了就睡地铺,饿了,就随便啃点馒头饼干,双眼遍布红血丝,满脸胡子拉碴,看上去仿佛是长白山中的野人。

    “又失败了!”打开前几天制备的产品,淡淡的臭味和涩味混合在一起,明显已经变质。

    “厂长,都几个月了,试来试去,不是变质就是提取的东西味道古怪,总也不成功,还是算了吧。”实验室的宋瑞说道。

    几百次失败试验做下来,浪费钱不说,人的精神打击太大了。

    厂长揉了揉眼睛,声音沙哑:“再试试,总会有办法的,人不能被失败打倒,否则怎么进步。”

    这是一个大约三十五六的东北男人,身材高大魁梧,三七分的头发厚密浓黑,国字脸,两条蚕一样粗的黑眉毛紧紧纠结,他在抽烟,以此来抵抗绵绵的睡意,并掩盖内心的极度失望。

    手下人都在彷徨,自己绝不能流露一丝犹豫的情绪,以免他们乱了阵脚。

    “厂长,”实验室门口有人通报:“外面来了两个南方人,说要和您谈一笔大生意。”

    厂长一愣,他们的产品一般是拉到福建那边去卖的,难道那边来人了?

    “让他们去办公室等我,我马上就来。”见客人不能太失礼,厂长稍微整了整发皱的衬衫,从角落里摸出一根红领带系上,然后把凉鞋换成皮鞋。

    客人已经在办公室等候良久,是两个非常年轻的男人,一个二十五六,浑身一股书卷气一个十岁,眉目英俊温和,嘴角微微含笑,让人一见便心生好感。

    “学长来了。”见到厂长,年轻一点的男人并没有和别人一样喊厂长,而是出乎意料的叫了声学长。

    “学长您好。”年长点的男人跟着喊了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