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 863计划启动而产品卖不出去(第1/3页)  制药大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昌金吹了一通牛皮,看赵长天毫无反应,老脸禁不住有点发烧,侯云龙笑道:“老王,别吹了,再吹鼓都要吹破了,小赵可不是那么容易动摇的人。大凡能成大事者,必然心志坚定,不会因为你吹上天就轻易改变自己的步伐。”

    “好了。”朱亚光站起来,笑道:“时间不早了,难得来一趟江南水乡,不如出去转转吧。”

    赵长天把他们送到大门口,看到两个全副武装的解放军笔挺的站在那,肩膀上的徽章闪闪发亮,三辆老掉牙的红旗牌小轿车按顺序停放在墙边。

    等朱亚光出来,解放军朝他敬了个军礼,打开车门。

    车启动,在赵长天的指点下,开到了万子湖堤,打渔船来来往往,湖中心凌云塔高高矗立,似一把战矛直插蓝天。

    水光滟潋,微风拂动,渔民们欢声笑语入耳,侯云龙闭着眼睛吹着风,问道:“小赵,你将来有什么打算?”

    赵长天看着远方的湖面出神,半晌才回答:“没想过太远的,走一步看一步。”

    “既然这样,那就到京都来吧,汉江太小,不适合你。”侯云龙弯下腰,手在湖面轻轻拨弄几下,细细的水纹慢慢荡漾开来,一圈一圈逐渐扩大。

    “老师,小赵他只有中专文凭,恐怕……”董兴书插了一句话。

    迂腐,侯云龙再次瞪了他一眼:“小赵,你手中有专利和论文,应该可以通过特殊招生通道进入京都大学学习,入学后再补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以你的悟性,学业不是问题。”

    凭空而降的橄榄枝,赵长天并没有急着接。京都大学是华夏最好的大学,万千学子们心中的胜地,有全华夏最好的学习和科研资源,成为侯云龙的徒弟,头上挂着如此闪亮的金字招牌,他未来的道路将会走得更加顺畅。

    只是目前汉江的事情太多,贸然离开,留下一堆烂摊子,不是他的风格;而且,走特殊通道入学,也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多谢侯老,不过我想和我的朋友们一起,靠实力考入大学,而不是走特殊通道。”赵长天问道:“说实话,我连中专文凭都没有,是肄业生,我的朋友们有的是小学生,有的是初中生,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气,想考大学。但我们没有高中文凭,恐怕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您能为我们写封推荐信吗?”

    “你有把握吗?”没想到赵长天会拒绝,侯云龙非常惊讶。

    “不管有没有,我都想试一试,把握还是还有一点的,请您相信我。”

    “好,那我们今年九月京都见,不见不散!”侯云龙拿着一片扁平的石块,用力扔出,石块在水面快速跳跃反弹,打出五个水漂,然后逐渐沉入水底。

    “才打了五个水漂,技术不如当年啦。”侯云龙摇摇头,赵长天不愿意直接入学,不好强迫,要考就考吧,大不了没考上再想办法弄进来。

    “这个有趣,我来试试。”朱亚光学着侯云龙的方法扔石头,一次就打出八个,得意的哈哈大笑:“怎么样,比你强吧。”

    这有啥可得意的,你是学物理的呀。徒弟要跟我抢,这也要比,有完没完,侯云龙懒得理他,对董兴书道:“兴书,你帮小赵准备一下高考的复习资料和要点,尤其是英语……算了,不必了。”他猛然想起赵长天柜子里那一沓外文书籍。

    一行人来得快,去得也快,连中饭都没吃,就开着小车走了。回到京都,朱亚光等六人第一件事就是联名写了一份名为《关于追踪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针对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向华夏政府提出了全面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制定华夏高科技发展计划的建议和设想。

    这份报告历经数月,经过科学家们的热烈讨论,在1986年11月被正式批准,形成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