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第一章(第1/2页)  驸马驾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古有大陆,始称东川,分七国。后历经战火与分合,而今之势乃是大晋c大随c大齐c大周c大魏五国与隔海的东蓬遥遥相望。

    东川六百八十三载。大晋国圣德十九年。

    大晋建朝历三代,到了晋文帝时期,百废俱兴,民生富庶,兵强马壮,甚有开创一代盛世之感。

    临晋文帝寿诞三月初八尚有五日。多国使臣皆已到达大晋都城,为晋文帝四十大寿作贺。

    暮春三月三,上巳节。

    晋文帝在京郊行宫别苑的银雀宫内,临水设宴。蒙邀出席的除了皇亲贵戚皆带着满朝文武,还有来自东川大陆的他国使臣。

    一众级别不低的达官贵人拱手行礼,谦和有序,好一派祥和之气。

    宴,是个不大的宴,设在行宫照水池边。

    行宫别苑有宫苑数十处,独银雀宫不同于其他宫室,没有四面合围的墙,倒有一面临水的榭。榭旁殿阁,卸去门窗,悬挂芦苇帘,将抚琴者藏于其后,待琴声离弦,须得渗过隐隐约约的帘子,方能到得堂内,加之帘外燃起的香伴着琴音一道进来,倒是别有一番雅趣。

    东川习俗,但凡大宴皆设条桌,两人一桌,每桌布双份菜色,再布酒壶与酒盏。位高者,每桌必设两仆,跪侍条桌两头,各为一主斟酒布菜;略次之者,设一桌一仆,跪侍一头,负责为两主斟酒,布菜之事便不大够时间殷勤了。再次之者,每桌不设仆从,斟酒布菜皆劳动自己。

    条桌位次自以品阶为序,自高往底,由上首往下,由内往后排。

    高台上首自然是大晋朝第三代帝王晋文帝。晋文帝生得是方脸阔额很有派头,连带着跪侍两旁的婢女也是略显福气之相。挨着晋文帝的是皇后孟氏,凤冠凤袍端庄娴雅,除了面庞过于与晋文帝显得夫妻相之外倒也算是个美人。

    孟氏出身将门,其父乃晋朝大司马孟参,年少时曾经跟着太宗皇帝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是为大晋开国元勋,手握兵权,位高权重。因打仗耽误了娶妻生子,所以小女儿比太宗皇帝的孙子还要小上几岁,自幼便有意养在一处,可谓青梅竹马。十二岁尚未及笄便被当时的太宗皇帝册为皇长孙妃。当时的太子是晋文帝的父亲,太宗崩后,太子继位,过五年也崩了,于是晋文帝理所当然就承继皇位,而孟家小女儿也就顺理成章地位主中宫,当了皇后。

    晋文帝和孟皇后可谓是青梅竹马,感情甚笃。虽然如今孟参年迈,极少在朝堂露面,晋文帝还是日夜感念着老丈人的好,并将这个好延续到了大舅子身上。是以,皇后的哥哥稳坐着枢密院,子承父志把兵权握得死死的。

    两侧依次是按品阶排序的王公大臣,居首的是曹贵妃的哥哥,左相曹华。曹家也是当年跟着太宗打天下的一门忠臣,只可惜曹父英年殒命沙场,后被追封为镇国公。当年,留下年幼的曹华和其妹也被太宗接到身边养着,兄妹俩后来做了一相一妃,倒也是门楣光耀。

    居于第二位的是个青年才俊,大晋最年轻的丞相安歌。《九歌》曰“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这安丞相身着紫袍,头戴翅帽,本该是刻板端庄严肃之状,他却在庄肃中显出淡淡娴雅逸致来,正合着这个名字。安歌的来头有好几个说法,一说他乃天外高人,被晋文帝发觉,三顾茅庐方请入朝堂的。一说他乃海子对岸的东蓬王子,无意于东蓬君位,游历四方,遇见神仙点拨,修了大道,能知将来之时运,未来之兴衰,故而晋文帝将他请入朝堂好生供养。

    兴许是因为他过分年轻俊逸,和一般的丞相之老成庄重很是不同,故而生出了各种揣测。

    再下来便是六部大员,今日宴席不曾广召群臣,也就几位朝中的中流砥柱而已。还因枢密院使孟大人前天吃坏了肚子,在家里拉稀,缺席了。故而在座的大臣就更少了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