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别样的春节(第1/3页)  宋医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春节是华夏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由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春节期间,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举行以祭祀神佛c祭奠祖先c除旧布新c迎禧接福c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的庆祝活动。

    唐朝时,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改用梅花笺纸。当时这种“拜年帖”被称为“飞帖”。

    李维从祭灶那日就开始放假,也给那三位伙计放了年假,让他们回去过节了。临走时李维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个大大的拜年帖,也就是后世的红包。乐的三人兴高采烈c欣喜若狂。当然其他伙计李维也包了红包,只是金额略少一些而已!

    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另外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除夕c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

    李府从祭灶开始,就忙碌不停:祭灶c扫尘c蒸花馍c写春联c贴春联,一直忙到大年三十晚上置天地桌后,才稍稍缓和一些。

    这一系列过年前的仪式,让李维感受到了前世小时候那种浓浓的年味。后来随着年龄慢慢增长,这年味也越来越淡了。李维甚至于有好多年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医院值班中度过的,根本无法和自己父母一起守岁。跟他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更是奢侈至极。每到除夕夜,李维顶多发个微信祝福一番,发几个红包就算是拜年了!

    来到宋朝后又让李维重新体验到了小时候的年味,让他回味无穷!

    除夕下午刘氏就带着四位丫鬟开始包饺子。李维和父亲则是忙着祭祖c踩祟c接财神,乐之不疲。按李维的记忆,以前一年四季都很少吃到肉,除夕夜也不过是母亲用一些菘菜拌一些荤油包一些饺子而已,不过一家人吃的却是有滋有味。

    难得李维现在有钱了,家里也富裕了,但是刘氏仍然沿袭以前的传统,还是一如既往的用菘菜包饺子,不过这次不仅有荤油,还有更多的鲜嫩可口的羊肉!

    一直忙到了守岁时间,一家人这才开开心心的围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羊肉水饺。虽然没有网络和电视,但是却能陪着父母有说有笑,让李维一扫之前的阴霾,让他慢慢的坚毅起来

    李维同样也给家里的仆人丫鬟们每人发了一个大红包,乐的他们眉开眼笑,对着李维连连磕头致谢!

    古代人守岁之夜,也不是那么的寂寞,外面的炮竹之声早已响彻天际。其实更多有钱的大户人家都是在酒楼包了场子,一家人吃着丰盛的菜肴,听着勾栏坊里的小曲,别有一番风味。

    而那些妓院里的生意更是火爆异常,通宵达旦的营业着。毕竟那些有钱的富家公子们只能靠这项娱乐来犒赏自己了。

    一开始李维也想在太和楼包一桌酒席,犒劳犒劳父母,却受到了母亲极力的拒绝。刘氏认为即使富裕了也不能铺张浪费,要懂得勤俭持家,弄得李维哭笑不得,虽然很无奈但也只能同意。

    其实李维认为自己的财富虽然比不上崔弘和,也比不上唐松c汪元道等人,但至少在山阳县大小也算是一方员外了,只差去官府捐一个官了。

    只不过再多的钱,在母亲眼里那也是用来娶媳妇的,不能乱花。于是乎刘氏又将话题引到了李维婚姻大事上来,弄得李维好不尴尬,心道:“自己不是没有努力啊,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崔弘和极力反对,自己也无可奈何呀!”

    刘氏说道此处不得不一本正经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