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躲 雨(第1/6页)  盗墓家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小÷说c网 】,♂小÷说c网 】,

    这是一个普通的棺材板,它内壁平整,像是进行过专门的处理。好在有惊无险,那掉落的棺材板没有砸到人。不过这也足以让人感到害怕了,毕竟这叠翠的山峦突然掉下一块棺材板是一件极为危险的事情。

    众人抬起头,向山崖顶处望去,只见这垂直的峭壁上摆放着四排棺材,每排四个,成矩阵整齐排列。这些棺材全部采用木桩式葬法,即将棺材放在打在崖壁上的四根木桩上。再看掉下的这块木板,它长约两米半,宽约八十厘米,中间厚,两边薄,像是从一棵大树上切下的。

    众人看得心惊,当下立即加快脚步,冲出摆放着悬棺的山崖,生怕那木板突然掉下砸到自己。

    我问唐勇道:“难道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墓地吗?”

    唐勇摇头,说道:“你忘了,阿超跟我们说过,他说每走一段路就会遇到一片悬棺。咱们只是刚刚遇到了一片而已。你看这里,虽然锦绣江山,但是处于悬崖绝壁,并非是真的天上洞府。再看这处绝壁,尽管很高,但张弛不足,灵气欠缺,不足以为君王的寝殿,咱们再往前去。”

    听了唐勇的话,我想到了《王公陵寝纲目》中的一句话:“王陵者,常怀龙虎之气也。必占山河之势,坐拥天地之灵,面南坐北,可观乾坤焉。”这座山虽然身处绝壁,但是在这千山万壑中,却属于其中普通的一座,并没有帝王之气。

    众人继续向前走去,不过现在大家走路的时候,却比刚才小心得多,我们不再只看脚下,时常也会看看头顶。好在这样的绝壁不是很多,行约一公里,这山已经转下了好几个弯,在山前处,我们看到了一处小湖。这湖水虽然有点清浅,但也是碧波荡漾,抬眼看去,只见这山上苍松翠林,郁郁葱葱,并没有木桩和棺材。

    众人心里踏实不少,走到近处,大家看到顶处的山崖上有着很多的洞穴,这些总共五排,每排五个棺材,分列在大小不同的崖洞里。看到这里的棺阵,我又重新数了一遍,确定是二十五个后,心里不禁狐疑起来。刚才那个绝壁是十六个,这里是二十五个,难道这里的棺材是按照位数的平方呈矩形摆放吗?怎么没有听说过这种摆放?邱涵似乎也看出了这个问题,他说道:“这种摆放看来没有记入书册。”

    我点头,说道:“是啊,不到这里,这个民族我都不知道。我也算看了不少地理志的人,知晓楼兰c精绝c大宛国,可是就是没有听说这个国家,我猜想,这定是个被历史抹掉的民族!”

    唐勇点头道:“这里的风水条件比刚才好多了,依山傍水,接近天国。”众人看这悬崖,每一副棺材都是身处绝壁,都无不赞叹,纷纷猜测是如何放入洞崖之中。但是争论了半个小时,仍没有哪个方案能足以服众。

    邱涵道:“祖上在西南游历的时候,曾经路过重庆,他在手稿上写过,重庆悬棺众多,分布在悬崖绝壁,但是至今无人知晓是如何送入崖洞的。”

    在这之前,我看过一些关于悬棺的材料。关于悬棺的放置办法,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先在山下堆土,待棺材放入山崖,再将土撤去,这就是堆土法。也有人认为,修筑木桩,建立栈道,待悬棺送入墓穴,再将木桩取下,这就是栈道法。也有的人说,是在山崖顶部建一个吊轮,然后先把人吊入洞崖,再由人把棺材拉入洞崖。

    关于堆土法,由于取土困难,悬棺下多有河流,因此这个说法不现实,很快便被人抛弃;关于栈道法,相信的人最多,现在很多的悬棺崖葬还能看到很多的木桩孔。为了方便,这些人修建了一个木桩后,便将几个棺材堆放在一处地方,以节省人力,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看到有很多棺材堆放在一起的原因。最后一个是吊轮法,这个说法也遭到了质疑,因为在古代的生产力下,这样的吊轮无处安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