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2章 各有行动(第2/4页)  裂土美利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争的时候一样,明明占了优势,却因为担心法国舰队袭扰沿海,造成南粮无法北运的局面而选择了不败而败的结局。由此,郭金章对清朝并无必胜的把握。

    所以,经过思考之后,他决定将这场战争的时间推后。

    可怎么推后呢?

    他想起了几个月以前刘永福向他发来的一封电报。电报的内容很简单,就是想通过他向美国政fu多要些抚恤。原来,受雇于美国政fu前往菲律宾剿灭当地起义国的清兵在棉兰老岛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短短不足半年的时间,就付出了将近三千人的伤亡。这还没算因为水土不服而生病的那些。

    郭金章对那个岛并不熟悉。但他知道,后世的菲律宾不是什么好地方。反政fu武装一直生存到了二十一世纪,并且有继续存在下去的意思;绑架、勒索等事件更是层出不穷。而在西班牙人占据菲律宾的几百年间,也一直都没能掌握这个岛,只是在外围建了几个据点……可以说,棉兰老岛就是危险和难以征服的代名词。而这样的地方,显然最适合同样凶残狠毒的日本人了。

    于是,他先跟美国政fu做了沟通,然后,在邀请了俾斯麦和李鸿章后,又向伊藤博文发了邀请函。

    他知道,伊藤博文虽然已经下台,但其在日本的影响力依旧是非常的大,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伊藤博文跟新上任的山县有朋有着本质的不同。

    伊藤博文虽然跟山县一样都拥有很重的军权思想,也可以说是一个军国主义者,但他自身并不揽权,其政体思想总体上显示出了较为温和的进步主义和高度的现实主义。可以说,伊藤博文最高的政治理念就是在日本建立举国一致、具有高度权威的、近代天皇制中央集权体制。而虽然理念如此,他却又能依据变化的客观现实,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并希望在日本实现宪政及政党政治,从而使日本的政治体制能够适应变化了的日本社会。

    可山县有朋呢?此人在日本被描绘成“民众之公敌”。但如果不怕引起误解地说,山县热爱民众,可是附有条件,山县热爱那些挥汗如雨劳作的农民、工人,以及在战争中勇于献身的战士们,他对佣人们十分和蔼可亲。所以说山县热爱的是那些为了国家和政fu尽心尽力,并且听话的民众。与之相反,他不能容忍民众对抗、批评政fu。就像在明治初期,他把那些自由民权运动家们视为敌人,指责“盯着民权、诽谤政事、中伤官吏、暴论诽议,无所不为”,认为如任其蔓延必将祸害天下。所以山县极度厌恶政党政治。另外,此人身后呆着不少财阀,推祟藩阀统治,他们虽然表面尊祟天皇,却并不怎么看重天皇的权威。甚至于,在这些人眼中,天皇不过是他们实现目的的一个工具。

    所以,两者虽然没有表现出什么太大的冲突,甚至还有过合作,但相互之间都非常提防。

    伊藤博文到达唐州,郭金章向他提及出兵棉兰老岛的事情,山县有朋必然会抢先应下。因为他不能让伊藤博文抢下这个功劳。日本人对新领土的渴望是急切的。如果这件事让伊藤博文先回国禀报天皇并做出决定,身为首相的山县有朋必然会受到非议,甚至在扩张极强的日本军中失去相当一部分声望,反之,伊藤博文的优势将会更大;而与之相反的,伊藤博文如果反对日本出兵……山县有朋就更加要赞成出兵。这样的原因也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三条:一则,日本出现经济危机了,虽然只是才刚开始,但情形却很不好,身为首相的山县必须找办法解决。而身为军国主义者,对外侵略自然就成了他的不二选择。可日本现在又还没有挑衅清国的胆量和力量。虽然是他们已经制订了征讨清国的策略,并为此做出了一定的准备,可这些还远远不够。就像历史上的那样,他们也是一直憋到了1894年才不宣而战,所以,必须另选一个好对付的目标;二,伊藤反对出兵,必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