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二章 经营 桃源(第1/4页)  诸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ps:因为后台程序原因,设置的自动更新没更上,耽误大家时间,故此今天加更,一共四更,这是二,请见谅!

    苏俄的崛起是一次意外,在大战的各国都暂时没有能力反击的情况下他们做到了,但是这不符合各国的利益,而苏俄骨子里的领土占有欲并不随着政体的变换而有丝毫的缩减,他们仍在觊觎着中国这个老大帝国北面那些肥沃广袤的土地。因此他们也绝不会让这片土地上出现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政权,现在他们是扶持革命军的崛起,但是同时也在扶持北方军阀的力量,必要时,他们或许会亲自动手的。

    陈晓奇的异军突起是一次例外,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对此都没什么准备,如果日本的老一代政治家还活着,他们可能会拼着造成国际影响的后果,也要举大军将他彻底扑杀,而不去做任何的幻想。但是现在的人都不一样了,战胜了大清帝国,一千多年来他们第一次以重要角色走上世界舞台。大战时期抓住机遇站对了立场,他们大发其财很是分了一杯羹,这样接二连三的获得让绝大多数人信心爆棚,同时忍耐力也大大的减少,他们甚至不能容忍任何一个有些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发表关于忍耐、克制、缓慢图谋百世基业的意见,所以,时不时的来一次“下克上”是最常见的事情。英国不甘心就此沦为配角,他们要恢复过去的影响力,就需要从战后的泥沼里爬出来,尽快的回复国力,而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殖民地可以占领了,工业品方面。美国人已经将自己的日用品登陆中国,并在陈晓奇这种“吃里爬外”的人帮助下大肆扩充,长江以南地市场短短三年内就几乎饱和了。

    而长江以北,原本是日本货的倾销地,但是随着“抵制日货”的风潮刮起,以“美华集团”为首的中国本土工商业趁势而起。除却纺纱纺织业仍然不振外,其他的无不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势头,就连战乱都挡不住他们投入地热情。

    而这一切,都没英国人什么事。

    这样的情况很不正常,绝对不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因此要改变它,那就要抓住机遇。陈氏已经将橄榄枝伸了过来,将最重要的重工业资源这一项巨大的订单甩过来,这是绝好的机会。而且理由借口堂堂正正。

    所以马克瑞公使只是略微思考片刻,便明确表示支持伯爵大人的商业合作,不仅如此,他还计划将这一变化马上汇报给国内的上层,让他们调派适当的人员和力量准备插手北方地事物,停靠在威海的英国战舰也应当适当的去胶州湾转转了。

    不久之后,来自英国殖民地的优质铁矿石以及煤炭开始汇聚到青岛港口的万吨散货码头。日本人试图通过自己控制下的铁路部门主要管理人员立即各列车长来故意迟滞美华集团的运输,但却在陈晓奇马上就拿出应对措施,他在济南上海两地的报纸上和两家电台以及遍布济南市区、周边乡镇的大喇叭里面整天吆喝地“爱国、支持民族工业、支持国货”的鼓动下。本来就不大消停的罢工事件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一番推波助澜之下,由中国人完全掌握胶济线路权的斗争正迅速酝酿。而陈氏还不失时机的抛出来建设胶济线复线的计划,声称要建立一条完全属于中国人控制和使用的、贯穿山东主要经济区地大铁路,末端一直延伸到威海。

    对于这样的计划,英国人和美国人都表示出赞赏地说法,并乐观其成。日本人则愤怒的吆喝说这是在挑战皇国的威严。并叫嚣着要军事干预,有清醒者指出。陈氏现在没那么多钱修建这么一条总长度超过八百公里的铁路。

    结果这句话一出口,陈氏马上以自己在美国的实验室和巨大产业为担保,在美国、英国两地同时发行铁路债券。临近下台的郑士琦在陈晓奇的开解之下,认定自己的政治前途是彻底无亮了,唯一的靠山段祺瑞大执政已经将他放弃,张宗昌地督办任命已经发表,所以他临秋末晚地最后请求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