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6章 海政四策(第2/3页)  明朝第一弄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设立总督府,派兵镇守,去南洋发财有这么容易吗?朝廷高薪厚俸的养着官吏,又要养兵造船,不收税,这钱又要从何而来?真是没见识。”

    “可不,收商税也是好事,朝廷有了统一的法度,以后穿城过卡也没那么多绢子了,说到底还不是一回事?而且今上仁厚,收的税也不多,里外里倒是咱们自家赚到了。”

    “就是,就是,依我说啊,这事儿还可以……”

    其实在场的多半都不是商人,至少明面上的身份不是。有功名在身的士绅名流们本来很少这样直接谈论商贾之事的,不过,冠军侯爷已经开门见山了,谁要是还拿那个乔,就是给脸不要脸了,所以众人的说话都直白了不少。

    税和朝廷的关系,这群人也都是门清,从前是站在士人阶层一边,自然是沿用官僚们的那套‘天子不与民争利’的说辞。

    现在呢,人没变,身份却变了,很多人自己都没察觉到,从进了会场开始,他们就一直被牵着鼻子走,不但立场变了,心态变了,甚至连所属的阶层都变了,从代表士人的官僚阶层,变成了拥护新政的工商业主。

    要不怎么说,江南才是真正具备成为轻工业基地的地方呢,单就这里人的观念来说,也同样比北方强得多了。毕竟这里有唐宋的积累,大明开国后的发展,同样也不逊于前朝。

    所以,那个心存顾虑的人一开口,就激起了一片反驳之声,这些人说的道理,和谢宏主张的并无二致,甚至在很多细节的地方,想的比谢宏还周全,这也算是术业有专攻的具体体现形式了。

    该说的都被别人说了,杨敏倒也省了事儿,他也不催促,只是等场面自行安静下来。侯爷说的有道理,接受自己讨论出来的结果,总比接受别人的命令来的容易,反正都是一回事,侯爷又从来不在乎这些虚名。

    “各位既然都赞同,那此项政策就此确定,杨某就接着说了。”

    杨敏环视一圈,见无人表示有异议,于是继续说道:“其三,就是以远洋开拓来换取贡献度,只要探索了未知的领域,就可以用海图、矿藏分布图、地图等资讯来换取贡献度,探索的地方未知程度越高,离大明越远,资料越详细,能换取到的贡献度就越高。而且,除了贡献度以外,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朝廷将不吝高官厚爵,以酬之。”

    “哗!”一片哗然。功名利禄,功名是排在前面的,因为这是根本性的东西,只要掌了权,就可以得到利,谁能不心动?

    “其四……”杨敏这边滔滔不绝,众人却也不觉不耐烦,尽管除了私掠证之外,这贡献度能做些什么还不清楚,可是,冠军侯既然亲自到场,摆出了这么大的阵仗,总不会是逗大家玩来了。

    依照这位侯爷一贯的作风,这玩意肯定是多多益善的,获取的途径当然也是越多越好,所以,众人都是屏息静气的听着。

    “拥有私掠证的船队,可以对他国目标任意掠夺,此外,还可以有针对性的攻击总督府公示出来的目标,也就是悬赏目标。除了可以按照战果得到相应贡献度之外,还可以得到不菲的酬劳……”

    见众人面上都有疑虑之色,杨敏微微一笑,直截了当的说道:“也就是说,朝廷可能会有些不方便要做的事,或者是不想劳师动众,到时候,就要有劳各位了。”

    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反正在场的是没人听不懂。朝廷不方便做的事情有很多种,比如中秋的那话儿就属于这个范畴,这次是冠军侯亲自出马,以后再有不听话的,没准儿就是现在的在座的出手了。

    至于不想劳师动众,这也简单,南洋的小国多得很,很多还是向大明上过贡的,虽然这些小国多半没什么诚意,在上贡的过程中,也是他们得利更多,可终究有个表面上的藩属名义。

    以侯爷现在摆出来的这个架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