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一十九章 风生水起(第2/4页)  幻之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近傍户的生面孔,逐渐多了起来,甚至出现了肥头大耳的所谓庄户,原本的清静和安宁,也随着每个季节的水渠田土纷争,一年到头闹腾的真是让人不省心。

    以至于前年开始,他就不得不听着老申办,亲自参加庄子组织的夜间巡逻,以免才刚刚冒青的庄稼,被外地成群结队跑来饥肠辘辘的破落户,给连偷带吃糟蹋了。

    要知道按照惯例,每年秋获来偷庄稼的,基本都是女人和孩童,抓住了也就意思一下的处置。

    作完这一旬的巡逻工分拿到手,坡地和碎田里自种的花生和芝麻也该收成了。

    盘算着这一茬收下来,去渭南的庄子那里换几斗稻米,加上自种的花生和芝麻舂成米糕,捏成猪鱼牛羊的样式,做完祖祭后,还可以给几个儿女解解馋。

    七夕也没剩几天了,女儿家乞巧的针线和织盒都得买了,给二女梳头及笄的裙裳和头花,也要开始置办。

    相比让人发愁的儿子们,军庄户的女儿,却是让人羡慕的抢手货,不但庄内年轻儿郎喜欢求聘,连庄外的殷实人家也是趋之若鹜。原因无他,在幼年时光,军庄户的女儿也要一起受幼塾蒙学,参与一些织绣洗染炊食的集体活动,因此出阁后不但粗通文字,还有一些持家技艺的底子。

    相信办了及笄礼的二女,很快就会有人上门来说合。想到这里,他倒是有些舍不得了。

    突然庄口的角楼上,吹响了聚集议事的铜板声,这些资深的前军士和老兵,纷纷聚拢起来后,发现晒谷的场地上,站了好几位全身披挂的骑士,

    满身戎装和风尘的阿大。骑着一只健马,也赫然在其中,他有些抱歉的对着父亲的方向微微点头

    “尚有勤务在身……不可久留”

    随着四散游走的信使和骑兵

    “铁甲依旧在……”

    随着这句熟悉的动员口号,那些沉寂多年的军庄中的老兵,只要还能动的,都纷纷被聚拢起来,披甲持仗,带着已经成年的儿子或是女婿,聚在紧闭大门的公所之中,听取传达上命。

    “立刻行动起来……”

    “抓出这些蛀虫。将他们扫地出门……”

    “各庄到府中点齐。领取木符跨县交错执行,……”……

    长安北城宫城东角的崇仁坊,炙热的阳光笼罩在这座,滚烫的条石和碎石地面。让推着各种饮子街头叫卖的小贩。和肆铺里招揽生意的伙计。声音都有气无力的。

    一个身影汗流浃背蹲伏在街角的阴影里,目不转睛的盯着远方的街道上,直到颈背僵直。眼睛酸胀,头晕目眩,才被同伴拉到路边的茶棚里,灌上一口茶,

    走到这里的行人,也被这种莫名其妙的肃然和不安所感染,连走路的步伐和说话的声调,都不知不觉变小了许多。

    隶属于长安县下,环城公交车行半新不旧,剥落了大半漆色的长厢马车,再次慢悠悠的驶过街道,里面永远坐不满的乘客,也换了好几拨面孔。

    但是总有几个改头换面的身影,是不变的。

    他们的前身是臭名昭著的五坊小儿,属于内宫苑使下辖,为迎合皇家田猎的需要和喜好,专门选用一些面貌姣美而又聪敏黠慧的少年,来充当五坊鹰鹞犬的调习和派遣供奉之用。

    这些少年出身市井,成分良莠不齐,又傍上天家的名头,因此早年以为宫中收罗鹰犬赏玩为名,张捕鸟雀於闾里,借机横暴市井、为非作歹、敲诈勒索、坑蒙拐骗,无所不为,深为民间所苦。

    察事厅倒台后,那些与大内那些阉臣有关的东西,几乎全部收到清算,五坊小儿也难以幸免,前后被京兆府纠罪挖出案底,刑死了上百人,流放了数百人。

    虽然泰兴天子拨乱反正之后,却力排众议保留了这个编制,但是大规模的清理裁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