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九十四章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第1/6页)  幻之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九十四章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回到洛阳的过程波澜不惊平淡不书,回到皇城东侧宣仁门外的立德坊,北断潭边上的梁园,迎接我的却是初晴和萧雪姿领头的家人,那些熟悉的面孔也少了一小半,作为这次大婚的两位当事人,

    在成礼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她们都要暂居在宫中,修习礼仪规制和长孙皇后留下的《女训》《妇礼》等材料,以及听长辈教导新妇的侍奉处居之道,与男方不得见面。作为公主六尚的诸女也要随之陪伴宫中。

    然后是连日几天的繁忙准备,连身体力行安慰那些呆在家里的女人们的功夫和精力都没有,只和家里的小辈们亲近一下,然后提前开始类似斋戒禁欲的待修。

    好吧,我忍,反正这一辈子或许就这一遭了,我蹉跎亏欠她们的也是在太多了。

    好容易熬到了日子,要一早起来空腹解手沐浴净身,全身上下连人带衣物用多种香料熏蒸的香喷喷的,期间我不停的打喷嚏,知道鼻子难受都要失去基本嗅觉,才算作罢。

    这个过程中,只能进食一些清淡的现成糕饼冷食,不能吃油腻异味的东西,不能喝酒和浓茶之类影响情绪的东西,吃完还要用薄荷钟乳桂叶调成的药茶漱口。

    唐时新人婚装,女尚青绿,男尚大红,所谓红男绿女之说的由来。不过我本官和品阶都很高,又是尚公主,

    因此穿得是三品职分的毳冕大裳。头戴沉重的七旒,以宝饰角簪导五章:外衣纹饰宗彝、藻、粉米;内裳绘白黑纹的黼和青赤纹的黻,象征山、火二色。系以紫绶,腰饰金银镂鞶囊,金剑,水苍玉佩,朱韈,赤舄等。

    我都被他们折腾的麻木了,不停的试衣,然后往身上装各种珍奇华美的饰物,我感觉我就成了他们堆放的架子,这一身行头走起路来比穿着最厚重的明光甲还要麻烦,步伐和动作还不能太大,不然就要重整了。

    然后还要骑马,并在马背上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按照传统礼制,亲迎是不能坐车,而是皆以骑代步的。(婿骑马妇乘轿乃宋后之俗,与缺马的社会形势有关)

    一直熬到下午的吉时,亲迎的队伍才能出发,所谓婚礼婚礼,既黄昏之礼。出门前还要独自到家庙告祭列祖列宗,奉五鼎供,念一堆祷词。

    大意无外乎“老祖宗们在上,瞧瞧子孙我多争气,直接把皇家公主娶回家来为梁氏传宗接代,今后咱们家就是外戚了。。”诸如此类。

    然后打着我字号官爵名位的旗仗仪卫先行出发,挑头的是一双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白雁,而且是活装在笼子里的,也叫做雁盟,然后是装车上的,用作入聘的白鹿青牛白花熊(熊猫)等瑞兽各六双,以及装在大盘离的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棉絮、长命缕、干漆等什物,沿正街大道招摇而过。

    浩浩荡荡的从皇城右侧的承福门进入皇城大内,又沿着宫城西墙越过大仪殿、丽春台、流杯殿、弘徽殿,穿过嘉鱼门,进入内苑园林中最大的陶光园,在隋炀帝时建造的漆渠九曲尽头,凝碧池旁作为临时闺阁的积翠宫台阶下,才停了住。

    然后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期间做男装的女赞们,拥上前来,身体将亲迎的我堵在阶上,索要催妆诗。

    按照惯例新妇的父亲设筵备酒等候款待来迎亲的新婿,当然只是浅尝不能喝醉,新妇由母亲的左边出房门,接受母亲最后的教导,并授与衣、笄等物作为依凭,使她不忘训诫之言。皇家也不例外。

    只是肃宗身体一直不太好,至于让更老的玄宗老皇帝来招待我,就更离谱了,因此只有杨太真从长安过来,只是为了赶在阿蛮出门前说几句话,交代一些“勤勉谨慎, 家内之事,从早到晚,不违夫命。”之类训言。负责给小丫头做训的,是当今天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