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七章 萌动(第1/2页)  幻之盛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七章 萌动

    剑南道,姚州军(今云南姚安县北)境内,又迎来一个新的早晨,说是姚州,其实是一个极广大的地域,遍布着跌荡起伏的山地和密林,相比山地间的松州军,处于青藏高原第三沉降阶梯的边缘.

    这里也是剑南道唯一设立过都督府的地区,在与南沼接壤的漫长山林河泽构成的边境线上,参差交错分布着,亲附大唐的僰、爨、乌蛮、白蛮等西南诸蛮,所构成的南宁州、昆州、黎州、归州、潘州、威州、求州等众多侨治州,蜀国时诸葛孔明七擒纵孟获的南中“四姓”之一,亦在其中。

    当然说是州,但这些州不是真正意义上行政区划,而是给予羁縻蛮部头领的封号,事实上获得封号的过程很容易,只要能拿出相应的人口和地盘报备朝廷,在象征性的定期进贡一点土产,就可以轻易获得。

    州下还有大小洞,同汉地的治县,按照开化程度,各自情形也不同。既有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高地部落的木架土围子,也有已经开化得同汉人络,另一方面,又利用外力和间接援助,不遗余力的提高这些唐人后裔,在土著山落寨子里的地位和影响力,籍以暗地里渗透和控制一些要害的山头和寨子。

    而林字营的存在,一方面打击异己势力和保护走私,另一方面,也时常化装成山贼,为这些需要扶植的山寨,打击异己,清除一些敌意和顽抗的存在。因此,他们有很多种身份,诸如马帮、山贼。

    片刻之后,满手血腥的捉生队正回来,手中捏着血淋淋的兽头小银牌。

    “是蒙舍沼的乌蛮人,还是个罗苴佐,。那厮见势不好,居然把这东西吞在腹中中,差点被其蒙混过了。”

    “什么。”

    曹全豹凝眉重锁,十数年流浪在南沼境内,他可以说对南沼的熟悉无人可比。

    南沼其国主要乌蛮、白蛮两族构成,(乌蛮、白蛮,大抵就相当与后世的生苗、熟苗的区分)。

    乌蛮属于山地民族,主要从事游牧业,他们随水草畜牧,夏处高山,冬入深谷。具有游牧民族“尚战死,恶病亡”的慓悍之风,各部均有胜兵数万。包括昆明蛮、哀牢蛮、磨些蛮诸部;分布在蒙舍(今巍山)、蒙嶲(今漾濞)、浪穹(今洱源)、邓赕(今邓川)、施浪(今剑川)、越析(今宾川)等地。

    白蛮包括青岭蛮、西洱河蛮、云南蛮、弄栋蛮和当地的汉姓。居住在交通较发达的河谷、丘陵、平原间,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其耕种的方式与收获的产量与中原地区大体相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富庶的蜀川(今四川)相当,已是人众生活殷实的富裕地区。

    主要分布在从石城(曲靖)以西到洱海以东的渠敛(今大理凤仪)、勃弄(今弥渡)、越析(今宾川)、云南(今祥云)、青蛉(今大姚)、弄栋(今姚安)广大地区,

    而在西洱河地区有杨、李、赵、董等数十汉姓,各据一州,大州六百户,小州二三百户,无大君长,不相统一。语言、生业、风俗大略与汉族同,只是以十二月为岁首与内地异,自称本是华人。因此,史称“自夜郎、滇池以西,皆庄蹻之遗种也”(庄侨,战国楚大将,滇国初王)属于爨人土著与汉姓遗民的后裔。

    而南沼是三十二年前,以乌蛮族蒙氏,征服白蛮各部所建立的奴隶主政权,南诏兼并东部爨区之后,东部爨氏“白蛮”中的贵族及其部曲、亲兵被迁往滇西洱海地区,以防止他们在原地进行叛乱割据。

    治下的臣民都是西南夷中开化程度较高的白蛮为主,他们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也是官吏、商人、平民,奴隶的来源,而处于少数族群,生性膘悍的乌蛮,则属于南沼的世袭军人阶级。

    南沼的边军全是乌蛮兵,平时身边只带斗半粮,全靠出境劫掠以养军,这些边州,就是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