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6章 笼络(第1/3页)  官道波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孙林军对张德民的问话实际早有了准备。目前在魁门区,张德民可以说是光杆司令一个,石明成的人虽然表面看清理或者收敛得差不多了,但也有一些人马转向了韩伟斌,剩下的一些人则作壁观。

    自己这一届完后,也快四十了。如果在这个年龄还不能进一位的话,可能只有去区政协或人大了。在石明成还没有出事的时候,孙林军可谓心灰意冷。石明成这一出事,却燃起了他的那股子雄心。可没曾想到,张德民空降过来出任区委书记。

    对于张德民,虽然接触不多,但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像体制内绝大多数人一样,孙林军也仔细研究过张德民的简历,这也是混体制人的基本功之一。研究这些空降下来干部的履历,特别是一把手的履历有助于从发现对方在执政观和发展观方面的主张和理念,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

    张德民来洛平短短几年的时间,现在已经俨然是区委书记了,这之除了运气之外,是张德民本身过人的经济智慧!能够在很短时间里从一名老师成长为区委书记,孙林军不相信张德民仅仅只是一个经济头脑较发达的人!要知道,在九州,不具备政治智慧的人注定是会被排除在政治大门之外!

    对于韩伟斌,孙林军非常了解,尸位素餐不说,而且心胸狭隘,是个睚眦必报的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石明成搞下去之后,满怀信心准备接班的时候,张德民的到来打破了他的黄粱梦。这个时候,韩伟斌的怨气撒向谁也一目了然了!

    这个社会,即便是在窝囊的人都会佩服那些有能力的人的,何况孙林军并不是一个窝囊废,他也想有所作为!

    “张书记”

    张德民摆了摆手,“叫我徳民吧,书记来书记去的太生分。”张德民笑了笑。

    “今天这个会,无论从表面还是实质看,都是组织原则和组织观念的缺乏和缺失!”孙林军虽然话音很轻,语气也很平淡。但却让张德民一愣,心里默述了一遍孙林军的话后,才点了点头。

    在魁门,石明成和韩伟斌长期面和心不合,任何时候c任何场合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暗叫劲。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原则在某些人眼里也成了站队。有人曾说体制内的人风险意识是最强的!因为他们深知站错了队意味着什么!只有在理清了风险后也才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绞尽脑汁实现与对方的嫁接!殊不知这种因利益而结合的“团伙”正应了那句话,为财聚者,必为财散!石明成这一出事,这个因利益而纠结的“团伙”也树倒猢狲散了!

    当然,县委在魁门区的事也有责任。在魁门区出现“斗法”的情况下,没有及时采取积极的措施,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自流,也在无形助长了这种邪气。对此张德民不敢多加置喙。

    张德民目光看着孙林军,示意孙林军继续。

    “您在会说的那些,我觉得只是你治理魁门区计划的一半,另一半我想应该在乡一级?”孙林军的思维有些天马行空,一个问题没有说完说透,马转移到另外一个话题。张德民猜测孙林军不想在那个话题继续纠缠下去,这点张德民能够理解。对于一个相对来说较为陌生的人,一见面敞开心扉,那只能是梁山好汉!在体制内,像吕华他们曾经再三说的,必须慎言慎行,否则你今天说的话可能成为明天别人攻杵你的利器!

    其实,孙林军说的一点没错。张德民的想法是,针对目前魁门区的情况,必须运用阳光的手段达到清理的目的,而这个手段必须是一环扣一环的!

    张德民微笑了一下,点了点头。

    “我们很多地方的会,基本是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无果”孙林军继续说道,“我刚才问您是不是有后手,是对‘会’的补充。对于现在的魁门区来说,治吏治理更为紧迫。”

    “吏治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