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下乡(第1/3页)  官道波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进入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

    张家小四张德民升入中学好几年了,前几年二姐张莉香去了广阔天地。二姐是在和一帮同学去京城回来后,向学校递交的要去最艰苦地方的申请,由于张家的成份好,申请很快就得到学校革委会的批准。

    那是一个唯成份论的年代,家庭成份好的提出申请很快就能获得批准,理由很简单,赞许鼓励!家庭成份不好的如果提出申请,也会很快批准,理由也很简单,必须改造!当然很多这样成份的是不需要申请组织上必定会优先考虑。

    那天送二姐的时候,看着二姐兴奋的样子,张德民心里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小四,怎么成天躲在屋里”大哥掀开门帘走了进来,“看什么书?”抓过张德民手里的书,“小四,你怎么看这个?”大哥脸色有些不对,“你就不怕”想说什么,又突然住了口。

    “给我。”张德民一把抢了过来,“这是我同学的,明天还得还。”说完,便躺在床上看了起来。

    “小四,你知道那个交白卷的人吗?”躺在床的另一头,“我真佩服那个人,要让我交白卷,我还真没那个胆儿”看着天花板,“知识越多越反动”

    “就像你,看这么多的书,有啥意思?是能长劲儿还是能当饭吃?”撑起身子看着张德民,“我告你啊,我可是厂里连着几年的先进,那可都是拼出来的。”在大姐张春萍和李俊结婚后,调到了洛城市二轻局下面的一个厂里,去年和厂里一个女工好上了,打算今年底结婚。

    “我看没知识的人最反动!”张德民乜了一眼,“历史上那些造反的都是没知识没文化的人,要不就是被有知识的人利用”张德民乜了一眼。

    “小四”眉头皱了一下,站在张德民身后,“这话不能到外面说,我警告你!”

    张德民起身拿着书走出屋去。

    昨天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要同学们做好下乡的准备。想着前些天二姐来信诉苦,后悔当初到这么偏僻的地方。这地儿,就连当地人都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分银。自然“灾害”时期,村里饿死了很多人,后来一到饥荒年,村里的人便纷纷到外地要饭去了

    下就下呗!九州大地从大喇叭开始喧嚣时,先是懵懂的学生娃一下子变得热血沸腾起来,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不变色运动,接着便是一茬一茬的去了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

    上山下乡,在这个年代除了招工,当然对于自己这种家庭背景的人是很难的,很多背景深厚的人,中学毕业甚至没毕业就去当了兵,其他的就只能到农村去了。农村,自己又不是没在乡里呆过,面对这种情况,张德民想也没用,生活还是那样,该干嘛干嘛,只是三天两头的,不知从哪里搞来一些书躲在屋里看。

    终于,暑假的时候,张德民中学毕业了。今年下乡是统一分配,张德民所在的班全部去了位于洛东省东北部偏远山区的洛东生产建设兵团下属的一个农场,据说那里的橡胶林很多。张德民这个班去了之后按军事建制编制,强被编为三连二排五班,主要任务是割橡胶。

    班里除了两个未毕业就当了兵的,再就是谭佑俊,由于他家庭成份的原因,被单独分配到更偏僻的地方,其他的则是和张德民一起到了洛东生产建设兵团。

    来连里一个星期后,张德民由于班主任和同学们的推荐,再加上组织上考察了他的家庭成份,于是被任命为五班班长。

    白天,张德民和连里的同学一起上山割橡胶,晚上除了政治学习,张德民就是看书c做笔记。

    这年十月,九州结束了被称为“浩劫”的十年,这一年的十月也被后来的史学家誉为九州社会发展的转择点。

    这年春节,是张德民下乡后的第一个春节,他没有回家。回家得经连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