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7章】拐卖袁崇焕?(第2/3页)  锦衣杀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个徐兴夏,怎么就会知道呢?难道,这个家伙,还真的有点特别的本事不行?能未卜先知?

    说真的,在开始的时候,袁崇焕根本不怎么相信朱蘅芷的话。一个小小的卫所军的百户,能够做什么大事?卫所军的情况,袁崇焕又不是不清楚。纯粹是国家豢养的一群废物而已。如果不是担心他们起来捣乱,早就将他们全部解散了。志向远大的他,最讨厌的就是卫所军虚耗钱粮,无所作为。在他看来,大明朝想要振兴,必须摒弃原来的卫所制,重组新军,才有出路。

    偏偏眼前的这个徐兴夏,有点古怪。他在威镇堡问了很多人,得到的消息都是,这家伙的确杀了不少的鞑子。现在,还有不少鞑子的首级,还没有被兑换成战功呢。以袁崇焕的智慧判断,军户们应该没有说假话。因此,他才会在威镇堡逗留下来,顺便指点一下冬子的学习。他的根本目的,其实还是想了解徐兴夏。结果,今日一见,果然有些门道。或许,这家伙不是一般的卫所军百户。

    徐兴夏内心暗自得意,明知道袁崇焕一肚子的纳闷,他就是要卖关子,不肯告诉他。哼,这就是作为穿越者的好处。我知道你的情况,你却不知道我的情况。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就是权力等级的重要因素之一。只要随便透露一些消息,就能将你唬住。不得不说,能将历史名人唬住,也是很有快感的。

    其实,徐兴夏对于袁崇焕,并没有什么恶感。虽然后世对他的争议很大很大,袁粉和袁黑吵得不可开交,走向两个极端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然而,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在抗击野猪皮鞑子的问题上,袁崇焕的确是有功劳的。或许,他的过错也很多,或许,他的确有点私心,但是,在明末那个混乱的时期,他能挺身而出,主政辽东,本来就是了不得的行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袁崇焕的优点和缺点并存,这才是一个正常人。

    徐兴夏最恨的就是那些自己不敢上前线,别人上了前线以后,又在后面指手画脚,指指点点的家伙。没错,他说的就是大明朝的那些言官。明末的言官,都已经变味了,成了纯粹的党争工具了。徐兴夏要是掌权,第一个就要将都察院什么的,都全部解散掉,免得一群苍蝇整天在那里嗡嗡嗡的乱叫。

    这时候,冬子已经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告辞离开了。凉亭内,只剩下徐兴夏和袁崇焕两个。袁崇焕慢慢的说道:“令弟聪明过人,可惜年纪稍大,在悟性方面,有些不足。不过,只要得到名师指点,日后乡试登科,还是没有问题的。”

    徐兴夏说道:“我本来是准备送他到西国子监读书的。”

    袁崇焕两眼一翻,不屑的说道:“西国子监,好大的口气!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徐兴夏内心暗自好笑。这个袁崇焕,果然是有些口无遮拦的。西国子监是庆王府的学堂,不看僧面看佛面,怎么说那样是庆王的产业不是?他这么随口就肆意的贬低对方,要是庆王知道了,说不定要为难他一下。庆王估计也不是心胸宽广的人。不过,明朝的读书人,对于藩王,向来都不太看得起,出言讽刺,倒也是正常。

    只不过,袁崇焕的最后一句话,分明暴露出,他是有点流氓习气的。怎么说呢?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是寒窗苦读,很少出来走动的。他们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是很呆板的。否则,书呆子的称呼,就落不到他们的头上了。好像袁崇焕这样,东奔西走的,还喜欢往边塞走,说明他的骨子里,还是比较强势的,也不怕事。

    风大闪了舌头这样的话,明显是土匪盗贼之类的口头禅,他也跟着学来了。还活学活用,直接套在了庆王的头上。估计他没有想到这句话的后果。以他这样的性格,日后不管不顾,一刀剁了毛文龙,倒也不是不可能的。后世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性格决定命运,这个袁崇焕,性格里面的确有些缺陷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