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1章 什一税(第2/3页)  楚汉争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里贤赶紧跪坐起身,向着项庄拱手作揖。圣堂最新章节

    项庄顿了顿,又道:“左右要均瑶役、平算赋,不如索性连第三批新法也一并推出,再把军制改革也完成了吧。”

    “喏!”项他、百里贤再次应喏。

    ##########

    三天之后,项他、百里贤连夜进宫,向项庄禀报他们的核算结果。

    借着项庄翻阅清册的功夫,项他道:“大王,瑶役、更卒等项主要就是用来筑城、修路、戌边等,戌边的问题可以通过军制改革来解决,主要就是筑城、修路、架桥等事项,到时候需要国库拨付钱粮从民间招募劳力来完成。”

    “嗯。”项庄点了点头,问道,“然后呢?”

    “臣跟子良核算过了,目前江东有人口两百六十余万,在册壮丁八十余万。”

    “每个壮丁每年需服瑶役一个月,每个壮丁每月至少消耗口粮一石,所以瑶役折算成田赋为八十万石!”

    “一百八十多万口,口赋为九十万石!”

    “另有八十多万丁,丁纳算赋,为八十万石!”

    “再加上原有田赋九十万,最终的田赋定额是三百四十万石!”

    “三百四十万石?!”项庄闻言暗暗心惊,又道,“江东现有耕地一千两百多万亩,也就是说,平均每亩耕地需纳田赋三十四斤?假设一亩耕地的产出是一石,就是一百二十斤,那么最终的田赋税率岂不是超过了四税一?”

    四税一,这已经是难以想象的税负了!

    刚说完,项庄忽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来,问道:“对了,你们说江东应收口赋、算赋加起来折合粮食有一百七十万石?可去年怎不见这批粮食进仓?”

    百里贤愕然道:“大王您忘了?推行编户齐民律时,您已经下过诏令,整个大楚十年之内不收口赋、算赋!”

    项庄一拍额头,道:“瞧寡人这记性。”

    当初推行编户齐民律时,项庄为了得到广大黎庶百姓的支持,曾下诏减免十年口赋、算赋,因为当时江东宗族、士族隐匿了大量丁口,实际征收的口赋、算赋极为有限,所以项庄也没怎么在意,大笔一挥就给免了十年。

    项庄又道:“既然是这样,那口赋、算赋定额也就免了。”

    项他说道:“如果减免口赋、算赋定额,则最终的田赋税率应是七税一。”

    项庄说道:“再减减,最终的田赋税率就定为十税一吧!”这也是项庄的心理底线,什一税差不多就是华夏封建王朝的最高税负了,当然,在历朝历代的末期,疯狂加税乃至预征几十年田赋的非正常情形是不具备可比性的。

    “十税一?”项他皱眉道,“大王,这会不会造成国库拮据?”

    百里贤也有些担心,说道:“是啊大王,废除了瑶役、杂役、更卒、口赋、算赋之后,这田赋就成了国库的唯一税源,十税一的话,既便是大丰年景,也就两百万石,扣除各级官员的俸禄、世卿世禄以及军粮,也就所剩无几了。”

    百里贤说的是实话,现在整个楚国大约有文官三百余人,武官三百余人,这些文武官员的平均俸禄是五百石,那就是三十万石;养活五万常备驻军,每年需要六十万石;此外还要发放世卿勋戚的禄米,最后还能剩几个?

    就这仨瓜俩枣的,又能做成什么事?

    到时候别说筑城、修驰道,就是给项庄修缮一下王宫都得东挪西借了。

    而且,现在获得爵位的世卿勋戚还不是太多,压力不大,可是将来随着获得爵位的勋戚越来越多,国库压力势必会越来越大,届时一旦遇上灾荒年,只怕就要入不敷出,更不可能拿出粮食去赈济灾民,那可就糟了。

    项庄却摆了摆手,淡然道:“拮据是暂时的,随着人口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