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七章 泽州开科举,晋城试工科。复仇!(第1/4页)  小商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七章 泽州开科举,晋城试工科。复仇!

    洪皓在泽州府颇重治学,不惟晋城中设州学,并设及潞州,及二州下辖诸县,二州百姓人口不下二十万,虽尚不及开封规模,却也是河北地面上数得着的繁华大镇,以洪皓之用心,自然学风兴盛,早两年也罢了,还没有几个生员达到可以应试的水准,便是靖康年以前的生员,学业也早已经被兵灾所荒废,自洪皓治州事以来,才逐渐有像样一点的生员可以经得起洪皓一考。眼下大宋朝典制逐渐开始健全,于这科考一节分外重视,才有了洪皓的这番举动,打算鼓动杨再兴上书赵构,特许于泽州府开设类省试。

    杨再兴虽从骨子里痛恨科举制度,但到了这世间却发现,在没有后世的“理科”教育前提下,世间文人将这科举看得比天还大,若是在晋城没有考科举的机会,只怕泽潞二州人口还要流失!哭笑不得之下,才往临安奏上一章:“臣闻五步之内,必有芳草,河北虽经战乱,犹有遗贤,泽潞二州十万户,岂无一二经济之才?故虽以孤城陷贼境中,犹不可废选贤与能。然二州去临安数千里,又在贼境中,运转艰难,颇为不便,乞效川陕故事,许开类省试于泽州,朝廷可派员至泽州监事,类省所试卷将封至京中复审,必不致陛下有遗珠之憾。然二州所取士恐须就任于二州,品衔一如有司所定,职司则由本州措置。此为臣一得之愚,未审如朝廷制度否,惟陛下裁之。”

    赵构得书,示之秦桧,相与笑道:“杨都统武夫,以勇名冠于天下,收河北宋民二十万于泽潞二州,朕原本料他不过如此,近年尤以财货为重,全无一言及于政事,岂料竟然懂得上书求开科考,也算难得!”

    秦桧阅罢,皱眉道:“杨将军所请原无不妥,川陕一带便早有旧制可效,只是朝廷官员往返金国不便,其中若有情弊,实难查究。再者金主曾封杨将军治泽州府事,若行科举,须按金国制度,方可免金主追究,又何必与我朝为难?”

    赵构默然,片刻才道:“杨将军心在大宋,岂是他人可比?如此请旨,不过明正统罢了,泽潞二州士子,想来也不愿受那金国功名,不可有负此赤子之心,秦卿可拟旨回覆,便许于泽州晋城中开科取士,所中省元按京中殿试一甲第五名入榜,品级亦如之。”

    秦桧无语,只得依言颁旨予来使,回覆至泽州。其时京中已经设了鸽站,虽旨意才发,两日后就已经到了泽州府。但洪皓得旨却连半丝喜庆之意也无,皆因使者出发后,杨再兴与洪皓为这考试内容已经闹得沸反盈天,几至翻脸。

    “本朝制度,以绍兴十三年国子司业高闶奏准,取士当先经术以本经、《语》、《孟》义各一道为首,诗赋各一首次之,子史论一道、时务策一道又次之,方是正经门路,虽说眼下南北隔阻,也不可坏了规矩,若是如大人所言,虽是便捷,却怕坏了规矩,日后自泽州出身者不敢为天下士子楷模,岂不违了上意?”洪皓坚持要维护科举的制度完整,一点也不肯让步。

    杨再兴却道:“词赋之道,不过游戏文字,于世无补,便是送往京中的卷子,按川陕例,也不过试策论罢了,何必硬走这旧路子?按某家之意,不过三五策论可见士子高下,及见事明否,其余吟风弄月之类,只怕于州事无所裨益,先生主泽州试,可不慎哉!” 这倒也罢了,洪皓搬出赵构来,杨再兴也不好过份相强,反正最后也须过策论这一关。于是由二州先行举办乡试,泽潞二州分别举行,与江南其他州县相比,时间上晚了一些,但士子不用长途奔跑,只要一两日内即可抵达考场,倒比江南的乡试还方便些。其次便是“类省试”,集中在泽州晋城举办,洪皓亲自操出题,其中策论一题仍请赵构亲自赐一题,其余多是由洪皓包办。

    同时杨再兴坚持要开武举考试,也按大宋制度,马步娴熟,允文允武者方可进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