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七章 两朝泽州知府,太行晋城之主。(第2/3页)  小商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死后,秦桧苦苦相逼,杨再兴明白,若是再想苟活于临安已经不可能,何况岳家安危,还系于自身,若一步不慎,便有负岳飞所托。自家家小,也危若累卵,直到带岳雷上了太行,才安生下来。此前求生的目标,至此已经达成。

    但自晋城一战后,天下震动,皆知杨再兴据晋城为变,老杨也在心中暗暗计划,若能够经营好晋城,屯田练兵,数年后当可在河北地面上有一战之能,但要说率军北上,直扫燕云,则非三两年可办,当初岳飞在鄂州练兵屯田七年,才敢于提出直捣黄龙,自己眼下的晋州军与岳家军相比,差距何只十倍!若要直捣黄龙,绝非四五年之功,何况眼下金主出此毒招,晋州军在河北之地上,号召力大降,若处之不当,只怕恢复之计,终成画饼。

    杨再兴想到此处,独自摇头苦笑:“老子要在临安茍活,秦桧不允,老子要在晋城安身,金主不允,老天为何让这趟穿越如此艰难?”

    但事已至此,由不得杨再兴犹豫,必须当机立断,否则贻患无穷尽矣。

    次日聚会众将,杨再兴不再商量,对众将道:“杨某思之再三,身为宋臣,岂能受贼酋册封?眼下须向临安城中请旨,请圣上下旨,由某家暂领大宋泽州牧!”

    此言一出,众将释然:若得赵构下旨,令杨再兴知泽州,则江南侠义社可安矣,江南毕竟还是赵构天下,只要诏告江南,比金主所谓的“诏告天下”还有效些。太行山上目前还是侠义社说了算,只要持赵构诏书逐寨谕示,此后太行宋人也知此间有一块大宋“飞地”,自可安心来此避祸。只是如何让赵构下旨,还须费一番功夫。

    果然,数天之后,河北至东北平原。大金国所有州府都得明牒,宣布由杨再兴知泽州府,河北诸军慎勿犯其境界,不过此旨来得晚了些,杨再兴警告兀术勿犯晋城百里境界地话,比金主的告谕更早早地生了效,只不过眼下更加安心而已。

    同时,杨再兴对韩离道:“回报你家主上。杨某目下以安太行宋民为要务,姑待太行民众安居,再议大事未晚。”此话不硬不软,韩离三思之下,觉得也有了个交待,不好强求,只得返上京去。晋州城中同时遣使赴临安,向赵构请领泽州牧。此时杨再兴才发现,金主所发诏书也不是一点用也没有:晋州使团所到之处,只要举出“杨”字大旗,河北地面上,竟然无一处兵马敢来搅扰。头两天还偷偷摸摸的使团,过黄河时试着喝令当地守军准备船只,居然跑得比宋人还快。

    河北诸路军中有郦琼等辈,心知肚明。自然明白金主欲将杨再兴置于与郦琼、孔彦舟等人相同的地位,以污杨再兴之名;另外也在暂时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以此举动聊以为大金遮羞。多数中下阶层将官却哪里晓得,只道是杨再兴已经投金,以后便是一家人了。故晋州使团所到之处,无人敢捋杨再兴虎须,接待惟恐不周,其实杨再兴此刻还在晋州城中高卧。所遣的不过是王兰等人。

    江南虽然没有金主诏书遍谕,却哪里瞒得过秦桧与赵构?金帝诏书才到大河两岸,临安城中数日内就得到全文,比王兰等人抵达临安早了十来日,只是眼下君臣俱在垂拱殿中,各自发愁。

    “秦卿以为,金主此举,其意何在?”赵构心中烦闷。将张俊报来地金主册封杨再兴全文递给秦桧。自己却在殿中来回踱步,不能安座。杨再兴北上太行。于赵构实在是摆脱了一个两难问题:若杀柔福、杨再兴以为尊者讳,却违了自己厚待柔福的兄妹之情,也违了培养一名大宋另类岳飞地初衷,若不杀,则韦后还宫之日,何以面对双方皆知的隐情?但杨再兴在河北占了晋城,赵构却私心里心向往之,巴不得给兀术多找点麻烦,免得兀术一封书信催自己遣返河北宋人。

    但眼下金主举动,再次让赵构陷入为难。

    若承认之,则是证明自己所着意培养的勇将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