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5章 古今辉映(第1/8页)  甲申天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5章 古今辉映

    桃花已经凋谢的的差不多了。对于春天的到来,槐树则要显得迟钝了许多,刚刚冒出嫩叶来。柳树正茁的茂茂实实,尤其是在这种雨后的晴天里,纷纷扬扬的柳絮就如冬日的落雪一般,满眼都是飘来飘去的白团。

    前方四十里就是冀州,过了冀州之后就可以进入保定府(当时的束鹿属于保定府——作者按),可以算是到了北京的大门口。

    这也是清廷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也是最强的一道防线。

    为了提振士气,同时也是为了还有再战的机会和回旋的余地,清军主动出来迎战,而不是如以前那般龟缩在城池之中。

    因为是最后的防线,清廷方面肯定是下了死命令,要迎头痛击赴死军的锋芒。新河 冀州 枣强互为支撑,摆开一个犄角形状的架势。

    在这种情况下,中路总指挥请示了李四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直接强取这个三角战阵的核心——冀州。

    李四想了想之后,给程子栋的答复是:“你是方面指挥,你自己做主。”

    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局面。

    因为李四手中还攥着六个营的预备队,另外还有淮西方面增援上来是四千新兵,若是不考虑这些新兵的实际战斗力的话。光是预备人员就已经破万。有了这么雄厚的本钱,这仗就打的简单多了。

    这些新兵经历过六七个月的训练,并没有经历过战场上的淬炼。多是出身淮扬的流民组成,本身还没有完整的建置,只是以队为单位暂时在后面押着。

    这样的新兵编制成一个崭新的队伍,就是拉上战场去作用也不可能很大。在练兵场上,新兵和老兵之间的区别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到了血肉横飞的战场,两者之间的差距可就大了去了,这种差距足以引起很严重的后果。

    所以这些新兵并没有完整的番号和建置,基本就是作为一种补充力量存在,不会就这么直接的投入战场。

    至于冀州方面,确实是集中了相当部分的八旗战兵。因为有了太多的前车之鉴,又是这样凶险的局面,八旗兵对新附军的不信任已经不必遮掩,赤裸裸的就表现了出来。

    苏克萨哈把相当数量的新附军直接就调离战场,这些数量远比八旗兵庞大的新附军实在是太危险了。无论是放在前面当炮灰还是押在后头最支援,随时都反叛的可能。苏克萨哈甚至有理由相信,在这些新附军里头,已经有了和赴死军取得默契的部分人马,至于瞻前顾后更是一种普遍现象。如果把新附军夹在中央的话,豫亲王多铎就是最后的例子。

    正白旗和镶白旗的一部分战兵收拢在最前面,紧跟着的就是从各旗临时抽调出来的新兵。这些新兵远不能和百战余生的八旗老兵相提并论。可八旗子弟在两年钱还是全民皆兵,随时就可以化民为兵的拿上战场。从战斗力上来说或许是弱了一点儿,可这些人都是八旗的族中子弟,比那些完全不可信赖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倒戈相向的汉人新附军要强许多。

    而卓礼可图亲王吴克善的三千蒙古铁骑则安排在右翼,在这种情况下,吴克善还是值得信任的。这三千蒙古人马也是太后的娘家人,在这个决定命运的时候被太后拉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坚定的表现。

    再算上一部分驻守的八旗兵从正定府方向赶了过来,苏克萨哈手头上可以调动的兵力已经达到一万四千。虽然是兵力上并不占优势,可苏克萨哈和所有的满洲战兵相信能够打败赴死军。到了这个决定民族命运的时刻,这也是一种无奈,除了相信族中子弟的战斗力之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最让苏克萨哈等人气愤的不是赴死军的咄咄逼人,而是济尔哈郎等老派满洲勋贵的短浅和懦弱。在这种眼看着就要丢掉整个关内,甚至是太后和皇帝都有危险的情况下,这些老家伙不仅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