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贾诩徐晃(第1/2页)  汉末之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董卓倒也干脆说干就干,离开别苑后,直接找到杨奉,把刘辩的想法告诉杨奉,问杨奉是不是愿意追随刘辩,得到杨奉肯定的答复以后,就让杨奉直接前往黄河北岸大营,点齐兵马来文陵听候刘辩差遣。

    又问李儒,是不是有一个叫贾诩,贾文和的人。

    “贾诩,贾文和呀?他就在小婿账下,替岳父大人哦整理文书呀!不知岳父大人,找贾文和有什么事?”

    “不是我要找,是济王点名要找贾诩。”

    李儒有点诧异,贾诩来董卓账下不久,能力还是不错的,李儒不明白的是,刘辩怎么会知道贾诩这个小人物,还点名要贾诩追随。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庶族出身,如今已经四十二岁了,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吏,如今的贾诩,除了阎忠说过他是智慧可比张良c陈平的人,是没有任何名声的。

    其实这也是庶族出身的悲哀,任凭你能力非凡,没有人推举,没有人提拔也一样不可能上位,不能上位,也就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更不会有名望。其实像贾诩这种情况,如果没有汉末的天下大乱,也许就这样埋没了,根本没有出头之日。

    就算后来在曹操账下,也是言语不多,小心谨慎,生怕太过张扬而得罪了世家大族中人。这也是我们后世人眼中,贾诩深谙自保之道的原因。

    他也是无奈呀!曹操五大谋主,除了他,那个不是士族出身,就算相对落魄一点的郭嘉,也是颍川士族出身,虽然是有点落魄的小士族,但是当时颍川是什么地方?那是天下人才的集聚之地呀!就人脉关系这一点,贾诩拍马也比不上。

    当贾诩来到董卓面前,听董卓说明是刘辩不知道从那里听说了贾诩,想让贾诩追随,前往济阴负责帮刘辩处理公文等一些事情时。贾诩也是一脸懵逼,自己有什么名声,连自己的上官董卓都不一定知道自己的名字,刘辩这个一直没有离开过雒阳的人,怎么可能会知道自己,贾诩看了一眼李儒,他以为是李儒在刘辩面前提到了自己,才让自己引起了刘辩的注意。

    而此时的李儒正在看着贾诩,微微的点头,想暗示贾诩答应此事,毕竟这是一个机会,如果错过了,以贾诩的出身和他的年纪,想上位太难了。

    而贾诩见到李儒点头,却认为是李儒在暗示自己就是他告诉刘辩的,其实是他们当时考虑的问题不一样,才造成了这个误会。

    贾诩心中感激,也就答应了下来,同意去追随刘辩。毕竟刘辩是皇族出身,对他以后的名声会有很大的帮助,至于刘辩禅位刘协这件事,他不了解内幕,也不好提意见。

    董卓见贾诩答应了,就马上道:

    “贾诩是吧?既然你同意了,就去济王那里吧!以后好好为济王做事,也好混一个好前程。济王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想来不会亏待尔等。你可以放心,济王不是庸碌之人,只要你尽心尽力,将来前途无量,你准备一下去找济王吧!记得从后门进去。”

    贾诩谢过董卓,告退离开,如今在外也没有什么好准备的就直接问明道路,寻刘辩而去。

    文陵离黄河渡口小平津,只有十几里路,快马片刻可至,杨奉此时带着不足十人的亲卫已经到达渡口,随即吩咐道:

    “公明,准备渡河船只。”

    身后一个三十有余,圆脸短须,手持一把开山大斧的壮汉,拱手应命,下马朝渡口而去。

    此人正是徐晃,徐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被曹操赞为颇有“周亚夫之风”的五子良将之一。如今只是杨奉的亲卫首领。

    待徐晃准备好渡船,与杨奉一起登船,向对岸而去。渡船之上,徐晃道:

    “将军,如今董刺史升为太尉,掌天下兵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