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58 风起(第1/3页)  远征欧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秦致远率领外籍军团趴在叙普河挖战壕的时候,协约国的首脑们正在巴黎不停的开会。(?(?(?(?(

    第一次会议持续四天时间,矛盾的焦点集中在英法两国需要负责的战线上,贝当要求英国人不要把部队集中在弗兰德斯,那里现在是沼泽地,德国人不可能从弗兰德斯发动进攻。贝当认为英军阵应该向南延伸,至少要延伸到努永瓦,那样法军可能多出来10个师的后备部队。

    对于贝当的提议,英国人表示不满,他们反对秦致远率领的外籍军团安排在兰斯,因为那里现在已经成为德国人的伤心地,德国人不太可能在兰斯发动进攻。

    英国人认为法国人应该把外籍军团放在英法两军的阵地结合部。

    英国人和法国人说的都道理,但是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没丝毫的大局观。

    福煦试图从中调和,但没任何效果,因为福煦对于英军并没管辖能力。

    会议的进程每天都在争吵中度过,四天的时间不仅没任何决议诞生,反而激发了更多问题。

    麻烦来自于美国人。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这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国际关系相处的“十四点基本原则”。

    在某些条文中,威尔逊呼吁恢复比利时的独立,德国人占领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要还给法国,奥匈帝国占据大利的领土也要归还。

    这些条文听上去不错,至少比利时、法国、大利都同。

    但与此同时,威尔逊的这“十四点基本原则”种还关于民族自治的见。

    威尔逊提出所民族自决、公开盟约、公开签署。

    众所周知,世界大战之前,全世界几乎所的盟友和协定都是在秘密中诞生,除了当事国之外,没人知道某两个国家是否签署过密约,具体的条文是什么。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某些国家的误判,比如说大利,如果他们知道英国人和比利时的关系,同时也知道法国和比利时的关系,大利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不一定会选择德国。

    那样的话,感觉势单力孤的德国人不一定会发动世界大战,或许,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会大大推迟。

    “公开盟约、公开签署”这也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只某些国家发表了一番不咸不淡的评论,比如日本。

    日本人反对是理由的,在世界大战期间,借助欧洲列强都忙于世界大战无暇东顾,日本已经通过一系列密约,攫取了尽可能多的对华利益,如果这些密约都被公开,日本人的利益能否保证要打一个问号。

    毕竟相对于全世界来说,民国的四亿人实在是太多了,谁都不愿被排挤出民国市场。

    最后就是“民族自决”,这一点几乎引起了全世界所国家的强烈反对。

    所谓的“民族自决”,这就是美国人主张“门户开放政策”的放大版。

    美国的情况和德国人差不多,他们醉心于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但当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足够本国消耗,需要寻找外部市场时,他们却发现全世界已经被人瓜分完毕,他们的产品没销路。

    要知道,此时全世界的殖民体系都是由英法确定的,为了更好地控制殖民地,英法两国推行单一的殖民地经济,那么殖民地需要的所物资都需要宗主国调配,这就给了宗主国倾销本国工业品的机会。

    威尔逊提出的这个民族自决,等于是让殖民地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这让英国人和法国人绝对无法接受,他们甚至因此公开表达对美国的不满,因为美国的军队虽然抵达巴黎,但到现在为止并未参战,美国人还没足够的话语权。

    至少,美国的话语权没威尔逊认为的那么多。

    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一份子,秦致远也对“民族自决”表达了旗帜鲜明的反对态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