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147 大智若愚、大愚若智(第1/3页)  笑抽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平三年,丙寅,正旦日。

    宫中列法架仪仗,摆牺牲玉帛,立鼎焚香,文武百官、诸藩使节纷纷入贺殿庭,各执方物以献,大汉戍守之臣望阙遥拜,以祈天子福。

    民间,邻里亲朋互拜,投名帖、贺新年,击太平鼓,耍戏打鬼,一时普天同庆,士庶同乐。

    喜庆之余,皇帝刘宏于銮殿内连宣两诏。

    一诏皇子协举止端庄,少而有威,册封‘董候’,以嘉德厚。群臣早闻风声,皆附议称善!

    二诏,为彰国威、慑蛾贼、靖宇内,于西园另立新军八校,天子亲领,起坛树大旗,锦衣锁甲,日夜操练,威武勇猛以伴来日东巡。

    此诏来得突然,群臣审慎之际,大将军何进率先高声唱和,余者不甘人后,一番歌功颂德之后,皆大欢喜,人人弹冠相庆。

    其间有插曲,议郎蔡邕当庭痛书,以诛自家女媳刘诚,灵帝不允,以节假休沐,不宜政事之名将其乱棍赶出……

    平素蔡老头最为看重仪态,却被禁卫推搡得连鞋也掉了一只子,一不小心,脑门磕在三足金鼎之上,还蹭破了皮、见了血。

    他出宫门时,一路披头散发,时而疯癫痴笑,时而破口大骂,孑孓彳亍之模样,看得无数人心中百味陈杂。

    ……

    蔡邕行至家中,虎躯一震,立马关门闭户,笑呵呵回头,却是独女蔡琰迎来,急道:“琰儿也在,正好!你做事谨慎,快帮着爹爹收拾收拾,家里书卷太多,一本不落,都得装上牛车。”

    “爹爹这是为何?”

    蔡琰矗在那里,回门而来,本是想请爹爹相助身陷牢狱的自家夫君,如若不能,至少也莫再落井下石,每日参上一本,闹得人尽皆知。

    回身又上了一道杠,蔡邕喜道:“还能如何?爹爹我这是要告老还乡!朝堂乌烟瘴气,还不如回乡锄田逗娃好,眼不见为净!”

    蔡老儿望了望宫城方向,又看了一眼蔡琰,可惜依旧小腹平平,小声道:“再不抽身,怕是来不及了,琰儿莫再聒噪,墙上塌下的那些字画藏书,还有门匾也要,统统装好搬走,千万莫要遗失了!”

    他那表情,一点不像平日那个成天之乎者也的夫子。

    “还乡?”蔡琰听完便欲落泪。

    蔡家祖籍远在兖州陈留郡,圉县,族中有田产、宗祠、老宅,县城里还有铺面,不缺吃穿,蔡琰也另有小妹寄居叔伯家里蒙学。只是此时要走,刘府怎办?刘郎怎办?自己又怎办?

    “琰儿不走!”蔡琰生来倔强,再忍不住,可怜兮兮哭出了声来。

    “不走便不走,好端端,哭什么哭?你不走我走,那琰儿帮着爹爹收拾书卷总还可以吧?”

    见蔡琰还是站着不动,蔡老儿于心不忍,拉过手道:“你这臭丫头,已是人妇还这般娇情,放心!你那小郎君滑头得很,定然无碍,此时待在掖庭狱,反而明哲保身。琰儿是女儿之身,更不知道,今日陛下立了新军,也破了天荒,这天下不乱才怪,群贼虎视眈眈……说了你也不懂!”

    “爹爹说的可当真?”

    别的尚且不管,阿爹说小郎君无碍这句,倒是听得清清楚楚,不过蔡琰仍旧将信将疑,刺杀皇子,乃是天大的罪,岂会关几日了事这般轻巧。

    “岂能骗你?”蔡邕佯装恼怒。

    蔡邕在旁人眼里,不过迂腐酸儒,叫得恭敬唤一声“蔡大家”,背后谁也没当一回事,却也少有人防备,故而知道的小道消息自然不少。比如:王芬要篡立,张温欲勤王,何进力争嫡,阉贼思进退,加上西园八校尉的名录一出,瞬间乱成了一锅粥……

    而今的朝堂,各有算计又苟合一气,已经再难有朋党之分,全他娘是一丘之貉!

    他道:“你当阿爹真恨不得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