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99:亲朋(第1/2页)  这个明星在混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每当临近新年,就有无尽的酒席需要吃。似乎在这么几天,结婚,乔迁等喜事也是一波接着一波。在农村这种地方,平时等时候村里都没几个人,大家都默认的把喜事留到了过年的时候再办。如城里五一十一之类的喜事多一般,在农村都集中在了过年大家都回家了都时间。这种宴席不止是为了喜庆活着的道大家都祝福,更多的是这种乡情的纽带。

    都集中在这么几天办宴席,基本上没天都与没有断过,甚至有的时候一天好几家,杨云若一家都不够分的,只能说让别人带去份子钱。人可以不到,礼钱一定要到似乎成了不成文的规定,虽然酒宴基本上亏本的,但是大家还是喜欢人多的热闹气氛,基本上每家都是尽量的拉拢村名来给自己家的喜庆凭添一份热闹。尽管忙碌,但是那是幸福的。

    酒席过后还能把没吃完的菜打包回家,连续不断的大鱼大肉已经让杨云若觉得很腻了。冰箱被塞的满满当当,梅菜扣肉,狮子头,虾,肘子......吃到过年都可以不重样的。

    南方有些地区的年和北方的年也有些不一样,北方更多的是饺子,大年三十的晚上吃并不是太好,他们喜欢守岁,守到凌晨煮饺子,抢财气,在很多北方人看来,这顿饺子才是过年;而南方,他们把大年三十到这天当成年,这天晚上一定是要吃一年当中最好的食物,在他们看来,这顿饭才是年。北方人喜欢烟花,从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直不断的放到第二天天亮,震耳欲聋;南方人喜欢鞭炮,拿清脆延绵的声音更像是邻里的唠叨,在白天犹如爆豆子一般噼里啪啦淅淅沥沥。北方人的大年初一会去给人拜年,给长辈磕个头,表达一下诚挚祝愿;而南方人在大年初一的这一天更多的是喜欢去庙里拜菩萨神鬼,祈求这一年的运势想要获得鬼神庇佑。

    南方和北方,总是有很大的差别。但是都差不多的是,初二这一天一定是要回娘家。对于大多数嫁出去的女儿来说,初二觉得是个大日子。不同于小年回娘家的不定性,初二仿佛是传承一般的回娘家,从先辈们一辈辈传承了下来。

    这一天,杨云若的大姐回来了,还带着一双儿女。二姐三姐都已经远嫁外省,与杨云若一家虽然有些交情,却不甚亲密。反倒是两个伯伯家的女儿同杨云若家很是亲密,以来是因为近,二来杨云若的大姐和几个堂姐年纪都差不多大,一起上学,后来又一起进厂打工,从小一起玩出来的感情,已经跟亲姐妹一般。每年回娘家的时候,四人都会相约一起,有个热闹,相互之间还能照面。如今各奔东西为生计,能相见的次数太少了,能相聚就更少。

    姐姐来的不久,三个堂姐也来了。一瞬间,家里就变得热热闹闹了。四个姐姐,四个姐夫,然后有八个小孩,每家都是成双成对。杨云若看着八个高高矮矮的外甥,大的比他小两岁,小的还在上幼儿园,怎么看都觉得自己应该是跟他们一辈的才对,只是现在自己竟然要给他红包。特别是最大的那一位,都已经上班好几年了,看着手上原本一百的红包总有点点拿不出手的感觉。只好是默默的回道房间关上门,重新包多一点。

    两个姑姑来的时候,杨云若才知道,原来今年奶奶‘上新坟’的日子,所有的亲朋故旧都要在这天来祭奠好悼念她。对于这个自己未曾谋面的奶奶,杨云若很有好感。在原先杨云若的记忆中占据了他大半的童年,都是慈祥的笑容。

    两位伯伯已经在县里面置办了房产,常年在外,家里的家什基本都已荒废,只好是来到杨云若家,本来祖辈传下来由长子家操办的事宜也都落到了杨云若的父亲杨滨代理。在祠堂跪谢前来上新坟的亲友,还有来祠堂给老太太上香的乡邻,每来一个人都要磕上一个头。短短一上午的时间,杨滨的头依然磕破了,红肿的有些可怕。

    各种姑姨叔舅哥姐,满满当当的竟然来了好几十号人。平时没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