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第1/2页)  空留史册说经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戚继光的六世祖戚祥,河南辉府(另外一种说法是安徽定远)人,曾经是朱元璋有一名亲兵。后随傅友德c蓝玉远征云南,壮烈牺牲(1381年),被追认烈士,授予世袭爵位明威将军,后代世代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正团级)。

    其父戚景通,当然是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升任都指挥使和大宁府都指挥使等职,并在神机营供职过。

    老戚是一个技术型人才,却也一直因为没有子嗣而苦恼。但他一直没有放弃,一直耕耘,耕耘,耕耘终于在56岁有了一个儿子——戚继光。

    戚家的这个传统被戚继光继承,这才埋下王氏休夫的伏笔。

    戚继光,嘉靖七年生人,天蝎座。敲黑板,请注意,戚帅同志是大天蝎。

    嘉靖七年,十一月十二日,戚帅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鲁桥镇。

    嘉靖二十年,戚帅定亲,娃娃亲的女方是万户南溪王栋将军家的女儿。

    万户?不是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万户侯,明代没有万户侯这个说法,所谓万户,只是一个代名词。很久以后,戚帅拜十万户,总督三营二十四卫所,备倭山东这份简历来看,他的妻子王氏家的家境只能说是一般,不过勉强算是高干子弟。

    定亲,算是成年礼了。

    戚帅的外祖送给他一双好鞋,应该和意大利的silvan一 ttanzi类似吧。

    老来得子的戚景通不高兴了,履行了一个严父的责任。他严肃的对少年戚继光说,屐履必锦衣,锦衣必肉食,他日将饕卒伍以自封,难为后矣。

    虽然对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说这些,他未必能听懂,但加上棍子之类的辅助器具,也就够了。

    戚帅小时候家庭环境还算不错,上的是私塾,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上祖传的武艺,他算得上是文武全才。

    和张居正c徐渭这样的天才相比,戚帅从小就少了几抹亮色,除了定亲和那双鞋之外,没有其他确凿的故事流传下来。

    但可以肯定的是戚帅继承了其父的理科生的思维,从小喜欢火器一类的事物。

    戚景通退休之后在家,安享天伦之乐,顺带把一辈子心中所学却无法施展的东西教给了戚继光,也不管小戚能不能听懂。

    他是大宁府都指挥使,却无法管理洪武帝规划出来的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等地,只能坐在保定府里任一个闲职(和蒙古海军总司令一样)。言传身教,戚继光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一个理想,它叫做封狼居胥。

    嘉靖二十三年,戚景通去世,世袭的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由戚帅继承。

    子承父业,嗯,是大明王朝接班人。作为开国元勋的后代,悲戚之余,戚帅心里想来也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吧。

    不过大事不是自己想做就能做的,要成为一名英雄,要成为一名震古烁今的战神,必须要有无数的磨难。

    嘉靖二十四年,戚继光成年,迎娶王氏过门。

    那些年,倭患不断。重灾区是江浙c福建一带。山东也多少受到了一些骚扰,戚继光戚帅看着百姓流离失所,心中义愤填膺,早就摩拳擦掌,准备抗击倭寇。

    嘉靖二十五年,少年戚继光开始负责登州卫屯田。大概相当于建设兵团里负责开荒c种田的农垦兵的将领。

    带着农垦兵,能抗倭么?

    答案是肯定不行。

    经过建国后百余年的岁月磨砺,军户们已经麻木了,心里想的只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抗倭?关老子鸟事!

    戚帅一腔子的热血被那些农垦兵们浇冷了,他们根本没有战斗力么,不光是没有能力,连心思都没有。

    只有领饷的时候,这群农垦兵才会露出一丝生机,其他时候都像是行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