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去过美国的长辈跟我说,美国特别好。我问他们哪里好,他们说,什么都好。这种说法让人一脸黑人问号,作为只知道迪士尼好的小朋友,我决定无视他们。长大后我去了美国,才知道他们说的是实话。若说发达国家及格线是六十,欧洲列强六十到八十分,美国有一百五十分。不管去几次,在什么城市停留,我都会钦佩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公民素质和自由环境,也会感慨咱们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母亲问是否考虑去美国永久定居,我发现自己兴趣略显寡淡。她又问为什么。我想了半天,能给出的答案只有不太想移民到一个完美的陌生国度,出去短期工作学习还可以。母亲说,这说明你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这话有几分道理。因为我意识到除去喜欢异国生活或工作环境的,有很大一部分想出国定居再不回来的人,都是生活受挫、不满现状的人。其实,在国内遇到的挫折,到国外就不会遇到了吗福利再高、再富裕的和平国度,也有一部分不快乐的人。我们能逃得了生活环境,但逃不了生活态度。抱着逃避的心境换了环境,最终还是得面对那个不够坚强的自我,让他或她成熟起来。
我曾经思考联想过两位大师概括的思想,一句是王小波写的“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另一句来自韩愈议中晚唐诽谤风气的策论文,大致意思是诽谤来自嫉妒,嫉妒来自懈怠。这两句话看似没什么关联,但从心理学角度思考,本质意义是一样的,都在批判性地描述一个群体的自身期待、自身实力、实际境况和预期落差。这四个要素影响了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言行举又跟欲望、本能、智慧、情绪控制力、生长环境、生物自动保护机制等等环环相扣,这一切都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与命运。
那么,到底是生活影响了思想,还是思想影响了生活呢这个问题我很早就开始思考了,画仙的灵感最初也是源自这一主题。2013年我开始写画仙,曾去西安采风,拍了几千张唐朝历史文物资料的照片,回来整理得天昏地暗,读者们看了杂志连载,都以为我要写十册起的鸿篇巨著了,没想到最后写出来只有这么一本,表示跌破眼镜。我得瑟表示“万万没想到吧”。
这本书分大唐篇和仙界篇两个部分,大唐篇的风土人情都尽量还原历史,也有许多我杜撰的部分,例如郭子仪在画仙中年龄比他实际的年龄要小、“胡气”的用法、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爱恨情仇等等。对史实有兴趣的读者记得考据,不然之前的乌龙很可能又会再来一次画仙中出现了广仙志这本书和关于逸疏的记载。不少读者以为真有广仙志这本书,还去网上搜,我只能解释这是书中书
与月都花落,沧海花开一样,画仙也有一些配合写的诗作,不过不像月都的诗是叙事抒情用,它们大部分出自羲岚之手,就有些麻烦诗出现在不同时期,羲岚的文笔理应有所不同。我还得模拟她写诗时的心境。最初她是小朋友,应该幼稚俏皮;仙界篇初期她是自由散漫又才气逼人的北落仙子,风格应该张扬飘逸繁复;仙界篇后期她感情受挫、情绪低落,文字应该浪漫却收敛写是体力活,精神分裂是常态,现在连作诗都要分裂,感觉写完都要羽化登仙了。
老实说,每次我写序都会有些担心。因为,我创作的过程很严肃,写下来的东西反差却很大,要么欢快活泼犹如脱缰的野马,要么就感性得一塌糊涂。我怕读者看了太认真的序会觉得我真的精神分裂。其实,写这事就跟拍电影一样。你看着觉得轻松幽默、容易进入剧情的电影,很可能导演拍片时表情就像在升国旗。
对读者而言,读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但对我而言,写是一件崇高的事。我一直认为,一部的水准不只取决于作者的创造力和擅长题材的研究深度。作者对人性、社会、历史、生物、天文地理等等貌似和内容无关的知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