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万历十五年(求推荐)(第1/2页)  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此微臣就跟殿下说说那些往事。“袁可立顿了下,双目露出光彩,回忆道:“那是万历十九年的事情,说起来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那时我刚刚中举,蒙先皇恩典,被任命为苏州府推官。”

    胡子睿笑道:”苏州的推官可不好当啊!我听说苏州富甲天下,正因为苏州富裕,所以那里的官司也比别的地方多啊。“

    ”殿下所言甚是,我当时一上任的时侯,胥吏们没有处理完的文书那真是‘堆积如山’啊,我当时就像‘秋风扫落叶’一般处理这些文书。”袁可立顿了理道:“后来苏州发生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原来当时的苏州府知府乃是石昆玉,此人是个难得的清官,为人也非常直率,有一次石昆玉在追查当地土绅强占民田的案件中,士绅诬陷石昆玉,在应天巡抚李沫那里告了一状,李沫听信了士绅之言,把石昆玉关押起来。

    应天巡抚李沫这个人与当时苏州籍宰辅申时行(万历朝的名臣,读过万历十五年的书友应该清楚这个人,当然他与本书无关,不展开说)交往甚密,民间甚至有种说法,李沫的后台就是申时行,所以当时的人因为惧怕李沫的权势,无人敢为石昆玉出头。

    “当时苏州府的人公推我出来,为石知府写状子,我当时也是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时侯,慨然应允。”袁可立笑了,脸上露出一丝缅怀的神态:“我当时对大家说,就算你是巡抚大人,也不应该冤枉我们的好太守一一石大人。”

    原来当日袁可立写好了状子后,面呈给应天巡抚李沫,他早就背诵起来了,当着李沫的面,大声朗读,面对袁可立的朗朗正气,李沫羞愧不已,举起屏风遮蔽自己,然而这没有什么用,袁可立反而读得更大声了,李沫做下亏心事,再也没法在巡抚的位置上做下去了,事后他乖乖地辞去了巡抚之职。

    胡子睿道:”本王不才,愿为万世开太平,区区议论如果都放在心里,还能做成什么大事,故请先生出山,为大明王朝‘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袁可立笑道:“好,好啊,殿下果然’气吞万里如虎‘,微臣蒙殿下如此垂青,那敢不从命!”

    一直谈到太阳下山,胡子睿才回了王府。

    自胡子睿来过之后,村里人都听到风声,原来来拜访袁老先生的竟然是信王爷,他乃是当今万岁爷的兄弟,朝堂公认的皇位继承人,信王爷如此赏识袁先生,朝廷很快会征召袁老先生出来做官。

    开始只有一二个人这么说,后来村子里的人都这么说,袁可立却不以为意,仍旧像往常一样做他的蒙学先生。

    过了几日,朝廷果然差遣一名官员前来,捧了御赐的官服c彩缎等物,后面跟了好多人马,“吹吹打打”地来到村长家门口,村长已经七十多岁了,头发c胡子都白了,柱着拐杖。那个官员见他年纪这么大,连忙给他行礼。村长将官员请到中堂坐下,那个官员开口问道:“袁节寰公在村里么,下官特地奉了口诏前来。”村长道:“他正在村子里住,奉过了茶后,我带天使前去。”

    那个官员见了袁可立,满面笑容地道:“奉特旨:立刻宣袁可立入朝进见。”

    袁可立忙更衣随着官员入朝,天启皇帝在偏殿接见袁可立。天启皇帝穿了便服,端坐于龙椅之上,袁可立连忙上前朝拜天子,天启皇帝慨然道:“建虏‘祸国殃民’,至今已有数十载,朕欲平此巨寇,不为国家留下祸患,信王爷向朕推荐了爱卿为登莱巡抚,朕再给你加个总督头衔,望先生悉心为朕筹画。”

    袁可立正要上前奏对,突然想起既然是信王爷推荐的自己,何不先与信王爷参详一下奏对的内容再说,于是起身向天启皇帝奏道““微臣蒙皇上问询,一时之间唯恐思考不周,不能逐条上奏,陛下请容臣考虑周全,再为启奏。”天启皇帝笑道:“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