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五十八章 蒙古人要放毒(第1/3页)  冰与火之歌—蒙古入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提起骑兵墙式冲锋。总会让人想到列成密集冲锋队形的近代骑兵将骑术精湛的哥萨克、土耳其、马木留克骑兵憋屈的纷纷被围殴而死。传统骑兵战术的精髓在于骑术精湛,一击脱离,而面对墙式冲锋骑兵,传统骑兵根本无法脱离---敌人太密集了,除非逃跑否则无法脱离。

    其实呢,骑兵密集整齐的线列冲锋理念并非到了近代才能发明的,八世纪,法兰克加洛林王朝的骑兵就喜欢使用密集编队冲锋,而在东亚怪物房,南北朝时候慕容氏的具装甲骑,金朝女真人的铁浮屠,蒙古怯薛军,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墙式骑兵。

    几百年后,用非常密集的阵型(号称骑兵膝盖碰着膝盖),举着长矛冲近敌人骑兵玩肉搏的大波波娃翼骑兵不仅将奥斯曼土耳其按在地上摩擦,还教育了瑞典人:古斯塔夫高大上的瑞典短铳骑兵面对波兰翼骑兵这种野蛮落后的冲锋战术时,总是被打的落花流水,损失惨重。

    在三十年战争中交了学费的”野蛮瑞典骑兵”,打的德意志诸侯们的文明短铳骑兵落花流水屁滚尿流。于是文明的欧洲诸侯们没有办法教育“野蛮瑞典人”用“文明”的方法战斗,唯一的方法也只能让自己的骑兵放弃短铳,用马刀冲锋肉搏。并且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又一轮的改进:他们命令骑兵在冲锋时不得使用短铳并且务必以非常紧密的横排队形冲锋。

    由于他们的骑兵冲锋队形非常紧密,如同墙一般紧密,以至于敌人骑术精湛的骑兵根本无法发挥自己的骑术优势。

    劣币驱逐良币,骑术精湛的骑兵们憋屈的被只能勉强驱马作战的二流骑兵们围殴毙命。

    到了十九世纪,为了确保墙式冲锋骑兵能够追得上敌人骑兵,干脆扒掉了骑兵的盔甲,骑兵们只能穿着军服冲锋-----反正墙式冲锋骑兵是消耗品,只要追得上敌人,穿不穿盔甲无所谓。

    在非洲战场上,骑兵骑术巅峰的马木留克被骑术低劣的法军骑兵打的落花流水,甚至有过几百法军骑兵用马刀砍的上千马木留克落花流水全军覆没的战例。拿破仑对马穆鲁克骑兵的评价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法军骑兵打败马穆鲁克骑兵不是靠骑兵本身的优势,而是靠体系,指挥还有协调性。

    骑兵墙式冲锋这种“结成密集横队----并排着慢跑接近敌人----达到冲刺距离后加速-----以最大速度撞击敌阵”的战术,也有非常明显的属于那个时代的烙印:线列,在步兵就是“排队枪毙”,在骑兵就是并肩冲锋,根本战术意图就是通过训练将士兵变成一个整体,用集体的力量去击败对方。

    近代骑兵的优势在于训练:近代化的军事训练。

    向前看,向右看,向左看,齐步走,向后转,坐下,起立!这套东西直到袁世凯小站练兵才学会。戚继光一生常胜不败,靠的就是接近近代化的军事训练,站军姿一站就是两个小时。因为只有近代化的军事训练才能练出钢铁的纪律和钢铁的意志,这才是任何军队打胜仗的根本。这一纪律的效果很快便被应用到了骑兵身上。让他们排成整齐密集的队列,先是慢跑,然后逐渐加速到大步,最后飞驰着冲向敌人,用冲击力而非用火力去发挥骑兵应有的功效。

    近代的绝对化纪律培养,军官阶层教育程度的提升,战术的系统归纳和研究,都使得骑兵队列的密集整齐程度以及骑兵的战术部署和使用时机达到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按照瑞士军事家约米尼送给俄国沙皇的著作《战争艺术概论》中的骑兵理论,更加密集整齐的骑兵队列必然会打败相对松散的骑兵队列。无数的战例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近代骑兵真正优于古代骑兵的是近代军事体系,以及国家实力。

    作为一个军宅,那颜可术盏深深明白这一点,当然他可不打算让所有的骑兵都去学。他只打算让重骑兵们去学习运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