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章 驳回书信(第1/2页)  位面春秋之流浪公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黄成给所有新兵营的所有人分发丹药的事情被王城主给挡了回来,随着到来的还有详细解说的一封信,从民生,从人心,从多个角度给黄成分析了他为什么将这件事挡回来的原因。

    大概三百多的年轻男女进了信王府,大概千余的年轻人进了军营。常年在书院的年轻人有三百人,即使城主府那里已经有意识的使用年龄偏大一些的人充当差役,总共也已经有两千多年轻人在这些地方。除了信王府内宅的那百名少女,其他的都是青年壮劳力。

    莲城的初始总人口是8万人,其中两成五是14岁以下的孩子,一成二的60岁以上的老人,能用的人口只有六成三,也就是五万人。而不论是军营还是信王府c书院,里面都是14到29岁的人,他们在总人口中只占了两成五,也就是两万人,其中还有一万是女的。即使是年轻式的年龄结构,也带不住如此折腾呀。

    只有一万可用人口中,已经占用了两千,如果再将这一千全部收归使用,甚至按照黄成的计划,明年和后年还会各有一批,也就是总共3千人。

    莲城的人口就要断代了。造成的影响是,民间创造财富的人少了,社会经济体系要出问题,很多家庭很多人会吃不上饭。而且,婚配比例要出大问题,整个莲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动荡。还有。

    将王城主的话总结出来就是,现在是扩张人口扩大族群的时候,军力已经明显富余的情况下,用不着征召如此多的军队。而且这些东西投入下去,会将现有稳定的社会体系冲击的乱成一团,至少需要一代人才能调整过来的那种。

    这是从民生方面的解释。

    从人心方面,王城主也详细解释了,黄成现在没有这么大能力统帅如此多的军队,尤其是训练锻炼出来的人。想将如此多的人收心,黄成还没有这样的手段。花费巨大代价培养起来,没准会给莲城的统治留下隐患。普通的军队不必花费如此大代价,这是培养亲兵的办法。用亲兵的待遇培养如此大规模的军队,会让现有的那些精兵如何想?虽然他们对黄成的忠心不用操心,但是必然会造成新旧军队之间的不和。这些,并不是黄成希望看到的。

    至于学习军阵统帅,万不可操之过急。

    王城主给了个建议,就是选二十精兵做亲兵,选数十精兵做候补,如此,足矣。

    一名老兵作陪,就能训练二人战阵。两名老兵在侧,三人战阵的演练就不会落下。到五人战阵时,配三人能练,配九人也能练。

    配三人,能组两个二人阵,两个二人阵间相互配合演练。也能一指挥三,也能一人指挥一个三人组,或者一个二人阵和两个散人。

    纯熟之后,增加一人,成标准伍。再纯熟后,继续加人,成扩编伍。

    从扩编伍之后,已经全是指挥数个二人阵三人阵的作战了。一直扩编到能指挥三个三人阵,同时能在自己参与的情况下实现完好的作战。此时,如果具备指挥四个单位的能力时,就已经是一名入门级班长了。如果不行,也只是一名到顶的伍长。

    进阶班长层次后,给统帅的班扩编增加人手,一个个的加。慢慢感受中间的差异和变化,战斗力的发挥,像伍长经历的那样,将增加的人手如何吸纳进自己的队伍和自己的队伍融为一体,能隔着一名伍长一层快速调配自己的部下形成战斗力,班长级的指挥能力才算刚刚成型。如此种种。

    两个配备了伍长的七人伍,还有自己直接指挥的两个三人战阵组成的另一个七人伍,正好是20人。这时候也正好完成班长级的顶点,可以突破尉级军官的指挥层次了。一个排的标配是30人,配备数名水平较高的伍长,一名指挥能力高一些的班长就足以胜任,如果有些突破没有突破,就还只是班长级,而突破不了尉级。

    在这个超编大班长的基础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