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6(第1/2页)  随史——平阳外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培玉公子细心的安排下,薛晴柔和林花在他的房间里睡了个好觉。

    次日清晨,没等林花伺候盥洗,薛晴柔自己一个人穿戴整齐,踱出了房间。早上的空气很是清冽,她走到院中,见地上有个和尚挑水的扁担,便抄起来在手里掂了掂,当棍子在院子当中耍了起来。正练得起劲儿,就听到禅房院外有人说话的声音,越来越近。

    “你确认了?”

    “嗯,确认了。”

    “那个茅草屋一一一一一一”

    她停了下来,刚要细听,声音却突然断了。沈培玉和笑奴出现在了门口。

    “怎么起这么早?”她和沈培玉同时问道。

    “我读书习惯早起,刚刚跟笑奴在山上走了一圈,这里的早晨很凉,你出了汗别站在地中,小心着了凉。”沈培玉看着她关切地说。

    “我也是,在青阳关习惯了早起。你们刚刚说什么茅草屋,是这个山上的吗?”她问道。

    “嗯,是的。”笑奴边答边接过沈培玉脱下的斗篷,“禅寺后山上有个茅草屋,屋里没人。公子刚刚在里面喝水,不小心打破了人家的一个青瓷钵,让我放了点碎银子给主人。”笑奴三十多岁,虽然名字叫笑奴,却是个办事一板一眼不苟言笑的忠实仆人。

    “哦,还以为你们去好玩儿的地方不带我去呢。”薛晴柔便不再追问。

    他们正说着,下了早课的住持走了进来,“二小姐和沈公子,你们用了早膳就可以去诵经上疏,已经准备好了。”

    早膳过后,小沙弥领着主仆四人来到正殿,只见一班八个大和尚分列两侧,佛像前供奉着三个超大的海碗,碗里填了满满的灯油。薛晴柔和沈培玉跪倒在佛像前,俯身长揖后,将海碗中的灯点燃,这时和尚们念起了法事的经文,又有小沙弥将已经写好的为赵夫人祈福用的上疏灯供奉到佛像前,只待念经后,焚烧。

    法事很简短,完毕后,沈培玉不敢耽搁回程,便催着薛晴柔赶回天安城。

    薛晴柔好容易出来一次,有些不情愿这么快回去,但有培玉公子的监督,也无奈,只好听他的安排,用过午饭便带着林花和笑奴赶回天安城。

    快马走了二十余里,薛晴柔有些口渴,便对林花说,“记得来时路上有个村旁茶铺,一会儿去讨口水喝。”

    林花刚要答应,就见沈培玉递过来一个水袋,“喝这个,村旁的茶铺看着腌臜。”

    薛晴柔接过来,拔出盖子,一边喝一边心中暗想:清高公子,真是矫情!喝完水,她将水袋扔给了沈培玉,“给你,收好了。”驭着烈焰继续疾驰而行。

    沈培玉接过水袋交给笑奴,赶紧策马跟着后面。

    又行了五里,一马当先的薛晴柔突然放慢了速度,然后停了下来。

    只见前面的官道上有一队浩浩荡荡的人马,伞盖如云,旗幡招展,仔细一看,队伍的装束却与随国人的打扮不甚相同。

    正前方是十几匹骏马,骏马之上看样子是些青年将尉,虽未穿戴盔甲,却各个衣着俊美华贵,腰佩宝剑,英姿勃发。这些青年将尉的旁边是几个着随国服装的官员,陪伴着他们。

    他们的后面是迎风飘扬的旗队,共五列,两旁四列的旗帜是节状双穂,没有旗面,不是墨色,不是白色也不是赤色。中间一列旗帜高高在上,竟然是青质黄阑的盘龙戏珠旗,中间赫然写着一个“高”字。

    旗队后面是浩浩荡荡的马车队,其中一辆车甚是庞大,马车上竟然有供人休憩的回廊,对这辆车的护卫则尤为严密,三四十个目光犀利c身手矫健的卫兵步行不离左右,马车的后面则是大队的兵卒,列队整齐,紧随在后。

    薛晴柔勒住烈焰马停在队伍后面不远处,多年在外征战让她对此十分敏感。

    这队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