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1章 李治风痹(第1/2页)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这之后杨清心再也没有见过新城长公主,再见以后百年身。人生越活的长久,越能感受人世的悲哀苍凉!

    李治一天又把杨清心召到宫里,说:“杨先生,朕现在终于明白先皇为什么喜欢叫你先生!”

    杨清心笑道:“皇上何以见得”

    李治笑道:“先天之明,很多事你虽然没有经历,可你知道的多,后生一千多年,也有先天之明啊!”

    杨清心笑道:“皇上言重了!”

    李治说:“先生,我这身体你也瞧了,有没有什么法子,帮我治愈这风痹之痛呢?朕实在太痛苦了!这一身的骨头,就像丝丝的风,一直在骨头里吹风啊!现在感觉有时脑内也有风吹过,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杨清心说:“风寒湿侵袭而引起的肢节疼痛或麻木的病症。称“行痹”或“周痹”俗称“走注”,痹证类型之一。肢体酸痛,痛而游走无定处。病因风寒湿三邪中以风邪偏胜,而风邪易于游走所致。故《素问·痹论》说:“其风气胜者,为行痹。”亦作“风痹”。指因风寒湿侵袭而引起的肢节疼痛或麻木的病症。

    《晋书·宣帝》“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灵枢经·寿夭刚柔》:“病在阳者命曰风病,在阴者命曰痹病,阴阳俱病,命曰风痹病。”

    李治说:“可是要如何治疗呢?朕这两年感觉日渐疼痛,眼看就要无法屈伸手指关节了!”

    杨清心道:“1、风痹冷痛。用麻黄(去根)五两、桂心二两,共研为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热酒调下,汗出见效。注意避风。2、治风痹厥痛。和莨菪三钱(炒),大草乌头、甘草各半两,五灵脂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螺青为衣。每服十丸,男子用菖蒲酒送下,女子用芫花汤送下。

    3、风痹筋急。用白蔹二分、熟附子一分,共研为末。每服一小撮,酒送下。一天服二次。以身中暖和为度。忌食猪肉、冷水。

    4、菖蒲酒:治风痹,通血脉,疗骨痿。

    5、手足风痹。用黄蜂窠(即露蜂房)大者一个、或小者三、四个,烧成灰,加独蒜一碗,百草霜一钱半,一起捣烂敷痛。忌生冷劳腥。

    6、喉痹喉风。用石胆二钱半、白僵蚕(炒过)五钱,共研为末。每次取少许吹喉,痰涎吐尽,风痹自愈。此方名“二圣散”。

    7、缠喉风痹的治疗验方。用紫菀根一条,洗净,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渐愈。”

    说完杨清心又加上一句:“皇上,恕微臣无能,这风痹症,在一千多年后的时代也是无法治愈的,只能缓解疼痛!……”

    李治长叹一声道:“我李氏家族,常有风痹疼痛,可实在无法,朕也不会怪罪于你!”

    杨清心听到这突然想到,当年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之后,就一直和太上皇李渊住在这太极宫。太极宫是隋朝皇帝修建的,常常地势低洼,到夏天就多雨潮湿,闷热。

    因为隋朝建太极宫时候,根据周易理论,认为天空中紫薇星位居北边天空主位,众星拱月般被朝贡。紫薇星即是天上天帝的居所,皇上是地上皇权统治的最高权利地位,自然是与天帝,紫薇星一同的方向地位。所以建了太极宫在长安城中轴线最北之地,可为了一味的讲究天人合一的自然感应,却忽略了长安城北边,是长安城中作为低洼之地,一到夏天阴雨绵绵,又洼地难进风,所以又潮湿又闷热。让人就很容易得风湿骨病。

    当时李世民见退居太上皇的父亲李渊整日闷闷不乐,身体每况愈下,史书记载退居后宫的太上皇李渊晚年郁郁寡欢,一天到晚以弹奏琵琶为乐。

    太极宫,是隋、唐两代的皇宫。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八2年),隋称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