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5章 此生无憾(第1/2页)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清心听南宫景如此求托,心中也十分动容道:“兄弟所托非人啊!我也是一个凡人,谁知道会活到哪一天,又历经艰难,这次差点死在沙漠里了!不过我杨清心答应南宫兄弟,若是有机会能活到那个时候,我就一定尽我所能去帮助故人子孙!请南宫兄弟放心。”

    南宫景第一次泪花打转给外人看道:“太感谢杨兄了,我南宫景长这么大,除了我爹,就是佩服杨兄。不管能不能活到那时,有兄弟这番话,我死而无憾,此生足矣!”

    杨清心也是十分感动道:“人生如梦,不知道怎样的缘分因果才能遇见你们这些好兄弟,我杨清心来大唐知足了!”

    次日一早,杨清心与王老三,李子健引荐给南宫景,几下认识,随行有马匹10几匹,骆驼99头。

    南宫景的手下安排家丁小厮把大羊皮水囊(有太阳能水箱那么大)10个。带在腰间,马背上的小羊皮水囊另有230个全部灌满水。

    给月牙泉寺庙的高僧卸下白米白面个两袋,两捆白菜,一袋黄豆子,一袋萝卜……等蔬菜。

    老和尚笑道:“感谢南宫施主的供养,这些豆子可以拿来发藿菜吃”。

    杨清心疑惑道:“藿菜是什么?”

    老和尚笑道:“就是用这豆子发的豆苗!很好吃的,即使一毛不发的冬天也能有绿色的菜吃!”

    杨清心笑道:“原来如此!”

    南宫景笑道:“历来做生意,南来北往的,哪个不靠这月牙泉边的菩萨庇佑的?每逢过来给师父一点供养,伺候好菩萨还是应该的。”

    老和尚笑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这黄色的是什么东西,老衲还从未见过”老和尚指着胡萝卜说。

    南宫景笑道:“大师此乃胡人所产的胡萝卜,要煮要生吃都可以!”

    老和尚笑道:“老衲生平只知《诗经·邶风·谷风》中有“采葑采菲,无以下体”的诗句。却没听说还有这胡萝卜。”

    杨清心笑道:“这葑,又是什么?”

    南宫景笑道:“葑是大头菜,菲则是指我们熟知的白萝卜。能入《诗经》的植物,通常原产于我华夏。这胡萝卜乃是西汉时候张骞带回来的。

    杨清心笑道:“长见识了!”

    向老和尚辞行后,一行人,一路向西。

    南宫景笑道:“杨兄这敦煌如何来历建的石窟雕的佛像呢?”

    杨清心笑道:“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八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北区的243个洞窟(另有5个洞窟已编入北区492个号中),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