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7章 西域行寻秘籍(第1/2页)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清心自一年前与武媚娘分别后,回到终南山,才被两个小师弟告知师父孙思邈,为了找回惑心秘籍,只身一人独自往西边走了。

    并嘱咐两个小师弟在家看家,杨清心一看这样,便安顿好两个师弟,让他们在家看家中药,自己便前往长安城南宫景家,南宫景正好不在,杨清心变写信说自己要前往西域寻找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终南山药庐还有两个小师弟,麻烦兄弟时常照看一下。另外自己在朝廷的俸银麻烦南宫景给领回来,一分为二,一半给两个小师弟,一半带去交给感业寺自己的表妹武媚娘。便收拾好东西,拿上以往存下的俸银,便骑着马往西边而去,杨清心虽然学的历史系,可对地理还不是很清楚。

    一路走走停停,一边找师父,一边寻访西域如何走。刚开始还好,还有存银可以过得舒坦,又吃又喝又住宿的。后来过了半年也没啥消息,眼看着书也没找到,师父也是渺无音讯。杨清心带在身上的钱也是用光了!自己的俸银又安排给师弟和武媚娘了!杨清心觉得他们更需要这个钱。毕竟在古代女人和孩子都是没有赚钱的出路的!好歹出来时候杨清心觉得自己还是孙思邈的徒弟,说什么走到哪里悬壶济世,赚个零花钱还是没问题吧!

    可现实总比理想来的残忍,杨清心一路走,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北方向行进,经过陇州(今陕西宝鸡,陇县),原州(今宁夏固原,也称原州区),兰州,来到九百公里外的雍州(唐朝中期改称凉州,今甘肃武威)。

    凉州,简称雍凉、凉,西北首府、六朝古都。古称雍州、姑臧、休屠,今武威市,又称雍凉之都、天下要冲、梦幻之城,先设雍州、后改凉州,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大凉在此建都,雍凉文化的发源地,曾经中国第三大城市,一度是西北的军政、经济、文化中心。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华夏两大中心之一。隋唐时期,凉州是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凉州地势平坦辽阔,河西最大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凉州箴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北魏时期,姑臧是北魏的两大经济中心之一。西夏时期,凉州是西夏的西都,两大经济中心之一。

    凉州地处汉羌边界,民风剽悍,悍不畏死。自古凉州精骑便横行天下,西晋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曾是“凉州刺史部”、“护羌校尉”、“雍州牧”、“雍州刺史”、“凉州牧”、“凉州刺史”、“河西节度使”、“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西凉府”、“凉州提督”、“永昌路”、“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的政府驻地。凉州有“五凉古都”、“河西都会”、“西夏陪都”、“马踏飞燕故里”、“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对外开放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葡萄酒城”、“凉都”、“雍都”、“凉州词的故乡”、“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和“北方名都”之美誉。

    西晋永宁元年(301),西晋亡,张轨为凉州刺史,建立前凉,姑臧即为前凉都城,于原城之外增筑四城,人文荟萃,经济繁盛,大气雄阔,为北方之最,前凉以富饶于西北着称,姑臧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三大中心之一,尤保华夏衣冠,有“天下富庶者无如陇右”之美誉,一直延续至唐朝,仍是北方城市之最。

    东汉延熹九年(166),鲜卑人入塞,与叛乱的羌人联合,对抗东汉政府。朝廷拜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负责平定幽、并、凉三州叛乱。董卓在此时出任张奂的军司马,而后凉州军阀董卓屯兵凉州,史书有“大漠豪侠出凉州”,“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故凉州又有“侠都”之称。

    杨清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