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自本初,出生在官宦世家,不知道是官几代,反正有基础,既然如此,那就先从他的祖辈们说起来,袁绍世家本在汝南汝阳县。
先说高祖袁安,乃是汉朝的司徒,别管东汉哪个时代,这就是三公职位,从袁安下面开始,他儿子袁敝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袁汤的儿子袁逢c袁隗都是朝中公侯,所以这四世三公的名号就传开了,而且从此之后,袁家的势力几乎天下闻名。
袁绍这个人呢,不是嫡出,是庶出,但是袁绍身材高大,和周围人的关系处理的也非常好,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袁绍是庶出,但是依旧有很多人愿意依附跟随他,少年时候为人处世非常谦虚,对于下层的贤者照样客客气气,曹老板年轻的时候和袁绍的关系也不一般。
不用想也知道虽说庶出,但也是袁家的人,所以袁绍当官还是比较简单的,随便一封推荐信,立马就能进入中央部门工作,先当侍御史,之后为中军校尉,慢慢地就成为了司隶,反正有背景,官位都是蹭蹭地往上涨。
官职升的虽然快,但是皇帝的命不长,袁绍没起来多长时间,灵帝进了陵墓,何进来到了中央,然后和袁绍合计,准备诛杀宦官,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何进死了,董卓又来到了京都,把嘴下没毛的全部斩杀,斩了宫中大概两千多人。
袁绍听说皇帝被一群太监劫持,心中很是不服气,立马派人去追,不用想也知道,宦官哪能跑得过袁绍,所以这些太监只能投河自杀,少帝这才有机会回宫,董卓进京的时候,还想着和袁绍商议废了皇帝的事情。
袁家四世三公,忠心为国,而且袁绍的叔叔还在太傅的任职期间,就算袁绍废立成功,也是和董卓等人一丘之貉,难以服众啊,但是此刻的袁绍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奉承董卓,毕竟自己的人吃着皇粮,吃饱了想着废掉皇帝,有点不合情理。
董卓:袁绍,你什么意思,到底废还是不废?
袁绍:这个事情我得想想,家里面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
董卓:你这话什么意思?
袁绍:我找我叔叔商量一下。
董卓:你这意思是不想废了,你也不看看,现在姓刘的江山都什么样子,你说咱们废立皇帝过分吗?(刘氏种不足复遗)
袁绍:我没话说,你自己看着办吧。
董卓瞥了袁绍一眼,袁绍第二天就跑了,去了冀州,朝中的人谁不知道袁家厉害,背景深厚,就是董卓也让着袁家三分。
当时朝中的人也劝董卓,首先不管怎么说,废立乃是大事,一般人肯定都不愿意做这种背锅的事情,何况袁绍这种人,今天他跑了,说不定明天就来反叛你了,董太师,你用心想想,袁绍这小子少年的时候,就结交了那么多天下名士,去了外地,那不是一呼百应,到时候他们起兵了,我们也没有办法对付啊,所以不如先礼后兵,封袁绍一官半职,身为汉家的官员,肯定不会想着造反,免得生出是非,一举两得。
董卓本来就是武夫,他懂什么道理,立马同意了这些人的看法,封袁绍为渤海太守,以及邟乡侯。
可袁绍不是一般的人物,既然你封我为渤海太守,那行,我就在渤海起兵,也算的上顺势而为,自己封自己为车骑将军,称为盟主,然后又联络冀州的韩馥,想要拥护幽州的刘虞为皇帝。
刘虞这个人虽然是皇亲国戚,但是他现任幽州牧,好像现在的地方老大,但是中央的老大还在,地方上肯定不敢耀武扬威,况且都是姓刘的,做皇帝就没有必要了,其实在地方做个书记挺好。
这边刘虞当皇帝的事情还没有讨论下来,那边的公孙瓒又来攻打冀州的韩馥了,公孙瓒是个很正义的人,嘴上说着要除掉董卓,为社会作贡献,然后走到冀州,韩馥被打走了,这就非常正义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