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十五】(第1/2页)  深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你成为了真正的大人,千帆过尽,所有难事都可以在一觉醒来,归于平常。日子照旧,心无波澜。甚至可以把那些曾经让你疼的死去活来不敢言语的事,当作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故事,笑着告诉别人。

    浅浅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醒了。四周沉寂,她翻了个身,再睡不着了,如今身处何处,都是无关紧要的。

    等二平一周年祭日到了,她一定要回家去祭拜。给他买酒喝,烧许多纸钱。

    想舅姥姥了。朴实的老妇人,做了好吃的一定要送给街坊四邻。常常会打电话问她现在好不好。她说,挺好的。其实好不好并不那么重要。

    舅姥姥一个人在家,一定还是四处在干活,闲不下来。她总说,人一闲着,就得病。

    舅姥爷是在浅浅考大学的时候病死的,之前一直瘫痪在床上,一日三餐要人喂食,生活不能自理,都是舅姥姥一个人照顾,浅浅在家的时候也会帮忙。舅姥姥从没有过一句怨言,总是跟浅浅说,人啊,过日子就是这样的,你照顾我,我照顾你。谁要是得先走了,你就好好伺候他最后一程。

    舅姥爷火化之后,舅姥姥照样下地干农活,一天几十块钱,自己带上干粮,一出去就要到天黑了才能回家。浅浅没见她哭过。只知道她会把舅姥爷的照片和小舅舅的挂在一起,高高的,一进门就能看见。父子俩年轻的时候,几乎一摸一样。

    他们的二儿子是浅浅的小舅舅,十几岁就去内蒙古跑车,出车祸去世了。其他两个孩子都去了外地,建设那个地方资源匮乏,没有什么好的发展,有段时间流行去南方打工,去了南方就在那边扎根了,想把他们老两口接过去。他们不愿意离开黑土地,把浅浅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着。

    舅姥姥说,舅姥爷是从吉林延边一路寻亲走到建设农场的。那时多穷呢?那么远的路程,连坐车的钱都没有,只能靠走路。东北的冬天,大雪寒天,零下几十度,几乎冻成雪人,拿着介绍信给舅姥姥的父亲看,就这样留在了建设农场。

    舅姥爷第一次领到工钱,给舅姥姥买了一双新鞋。他说,你看你的鞋都是假鞋片子,到了冬天可咋整。后来他们就这样顺其自然的结婚了,过了一辈子。

    浅浅深受他们老两口的影响,觉得过日子就是那样,彼此照应,不求富贵,但求平安,凡事看开。所以那些年别人都觉她跟了二平是受苦,其实在她心里,那几年有二平疼爱有女儿撒娇,才是最幸福的。

    幸福不在别人嘴里,在自己的心里。

    到点了,浅浅下楼做早饭,发现康先生比她更早起来,人早就不在家里了。昨晚聊了什么?一夜过去,大家都忘了。

    送康康进了校门,早高峰还没有过去,浅浅好不容易挤进了地铁。康先生家里有好几辆车,可是浅浅不会开车。她什么都有努力去做,不会可以学,但是驾照这种事,她实在学不会。二平送她去驾校学习,考试当天把路边的路灯撞弯了,实在丢人,总是分不清刹车和油门,说什么都不去学了。这项技能,好难,她选择放弃。

    站在医院大门口,浅浅深呼吸,今天要好好说话。

    舅姥姥说,人得了大病,就想见见最亲的人,陪在身边,说说话,宽宽心,没什么大心愿。

    走进病房,是刺鼻的药水味儿,爸爸在病床上靠着,妈妈用小脸盆洗一条毛巾。

    见到浅浅,两个人都愣住了。

    浅浅很自然的走到床边,轻轻说:“爸爸,我没有买东西过来,您这个病也不能吃,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不算多,您收着吧。”

    浅浅把钱放在柜子上,妈妈立马推搡,“浅浅,我们不要,我们有,你自己留着,不要跟我们这么客气。”

    到底还是生疏的,浅浅用力压着装钱的信封,语气坚定,“妈,你拿着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