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章 僧人之中也有败类(第2/3页)  汉兴八百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律规定,秋天抢收抢种,疏通河道,冬季乡勇训练,打猎比赛的许多传统都保留着。

    原刘毅在地方上待过很长时间,对于这些都非常了解,刘毅融合了原主的记忆,知道王谊所说的并不是假话。

    “尤其是慈恩寺这样的大寺庙,在浮屠道之中的地位,仅次于第一祖庭白马寺,每天进出往来此寺的香客信士如过江之鲫。故臣以为,朝廷对慈恩寺用兵,禁止僧人和百姓出入寺庙,恐会引起民怨。”

    王谊说完,高敏又旁征博引,阐述了重兵包围慈恩寺,会让百姓认为朝廷欲对浮屠道下手。

    “陛下,此事事关百姓们的信仰问题,万一慈恩寺真的窝藏罪犯,或有高僧犯下了大罪,一旦公之于众,倘若引起大量百姓的信仰崩塌,其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臣请陛下收回成命!”王谊与杨坚顺着高敏的话附和道。

    刘毅望着鞠躬弯腰的三位辅政大臣,微微叹了一口气,道:“包围慈恩寺没跟三位爱卿商量,确实是朕欠考虑了。”

    三人闻言,心中皆是一喜,但刘毅忽然话锋一转,厉声道:

    “依法治国是本朝万世不易的国策!朕的天祖(曾祖父的祖父)孝节皇帝为何退位你们莫非不知?王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浮屠道的僧人难道就不是我大汉朝的国民了?大汉律法哪一条规定朝廷不能派兵捉拿犯了死罪的僧人?何况还是谋逆大罪!朕杀他十次都不够!”

    刘毅言及于此,把明京飞呈给他的密奏甩到了高敏、杨坚、王谊三人面前的地上。

    “此事多亏了关在刑部大牢里的杨素,是他说出了慈恩寺有僧人勾结梁士彦的事,否则明相也查不出假净澳的老底来!明相在奏本里把假净澳的罪行写的清清楚楚,你们给朕好好看看,朕有没有冤枉慈恩寺!”

    高敏弯腰捡起奏本,接着迅速将其打开,站在他左右两边的杨坚、王谊立即凑了上去。

    三人看完明京飞亲笔所写的奏本之后,皆面面相觑,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不知是该高兴刑部能抓到梁贼的团伙,还是为了慈恩寺里藏着罪大恶极的重犯而愤怒。

    明京飞的字迹三人都熟悉,刘毅也没有骗他们的必要,三人一时间愣在了当场。

    “宝掌大师不问浮屠俗事,此事与他无关,但慈恩寺的当代主持有失察之罪,必须依律严惩!传朕口谕,让帝国时报与各路电台大肆宣扬净澳法师的丑陋嘴脸,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高僧都名副其实,僧人之中也有败类!”

    刘毅直接给三人下了一道命令。

    由于他故意在刚才说话的时候用上了真气,无形中放大了他的帝王威势,使得杨坚、高敏、王谊从他身上感受到了如同中年汉玄帝一样的威严与压力,以至于三人不再有其他想法,立即低头领命。

    早在很多年以前,浮屠道就完成了彻底的汉化,成为了大汉朝的浮屠道。

    与四百年前的浮屠道相比,如今的浮屠道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两者相比之下简直就是两种宗教。

    在大汉朝境内,官方认可的正规宗教只有两种,即太平道与浮屠道。

    现在的浮屠道与太平道的第一教义便是“忠君报国为大孝,敬孝双亲是小孝”。

    两道认为忠于君主,报效国家,奉养双亲,乃是身为一个人的义务。

    这与如今的新儒家学子提倡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在明理,明理为尽孝”一样,非常符合朝廷的统治。

    鉴于此,刘毅并不是要灭佛,他只不过是借题发挥,趁机压一压浮屠道的势头。

    “让宗教署给浮屠道、太平道的第一、第二、第三祖庭传个话,就说朕不希望见到南疆爆发第二次的灭佛浪潮,看在圣祖皇帝的面子上,朕给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