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回家(第1/2页)  蜀山灵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间如流水,三年转眼即逝,在伯昌的培养下龙鳞木已经成材。此时的龙鳞木已经长出地面几十丈高,在山下望去就如同一个郁郁葱葱的华盖一般罩在山头之上。龙鳞木树干遍布着一尺大小的青色龙鳞,树冠有九大主枝占九个方位,而树叶宛如一个个龙爪有握有展。站在树下一股若有若无的龙涎香的香味在鼻尖环绕,耳边又时而响起阵阵天音,让人忘尽烦恼,恨不得在树下席地而卧畅快淋漓的睡一觉。

    “伙计,今日我要离开了,你在此地修补地脉,他日功成身退就伴我游览天下吧!”伯昌摸着龙鳞木,轻轻的呢喃。而龙鳞木的树叶在话音落下的同时唰啦啦的响了起来,也不知是龙鳞木听到了从而回应伯昌,还是山风吹响了树叶。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对自由的向往。

    天马行空的生涯,

    你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

    也曾感到彷徨。

    当你低头的瞬间,

    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的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

    云间传来伯昌跑了调的歌声,但是歌声中透露出来的坚定不移去追求梦想的精神令人神往。伯昌在这三年时间也不是白白过的,他不仅梳理了自己所学,而且将自己的道心上的渣滓擦去了。伯昌作为一个在后世红尘滚滚的人道天堂来的人,心中充斥着七情六欲红尘之气,要他刚刚会修行就要像古人一样有纯粹的道心是不可能的。这三年来他一步也没有离开龙鳞木,一直缠绕在龙鳞木上入定。刚开始的时候伯昌连五分钟都坚持不下来,要么心烦意乱,要么就是开始打瞌。按照佛门的禅定修法,要经过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这样渐进地修上去。要入定,就要具备一些因缘,就是当时要离五盖。而所谓的五盖是:昏沉、掉悔、嗔、疑,还有贪欲。当这些烦恼没有现前的时候,如果修法正确,都有机会入定。如果有这些烦恼在的话,就很难入定。除了烦恼的因缘之外,身体上有某些障碍,也会影响入定。而作为现代人的伯昌五盖业障一个不少全都有,而且还不浅。

    唐代道士司马承祯所写的《坐忘论》一卷,司马承祯曰:”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着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黄庭经》中云:”物有自然事不烦,垂拱无为体自安,体虚无物身自闭,寂寞旷然口无言。“《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讲:”夫修炼了身,饮食有则禁口独坐,口唇相沾,牙齿相对,眼不观邪色,耳不听淫声。洗心涤虑,对境忘境。万缘消息,外想不入,内想不出。莫起一念,万事俱忘。”

    伯昌在修习入定时,开始时思想纷乱静不下心来,到后来的能够入定几小时,再到坐忘之境,一步一步走过来,他的心态逐渐变化,修为也逐渐提高。对伯昌而言,这三年过的无比快乐,他进入了一个浑然忘我的境界。在这种状态下他才能够慢慢调整心态变化,让自己明白内心的充实比他修为的进步更重要。在内心精神上达到和谐,统一,自如地收放自己的心性,这是他穿越这几十年心境修为达到的最高层次。他再也不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心神不定,也不会因为出现突发情况而大惊失色。在漫漫修行长路中,一直忧心忡忡,顾左右而言他,每天提心吊胆心不在焉,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技不如人而被杀或者镇压,这样犹如惊弓之鸟一般浑浑噩噩下去其实是很可悲的!正所谓“功到自然成”!”伯昌相信在他以后的漫漫长路里只要上下求索坚持不懈,对于任何事情都一心一意,他就能够悟出自己的理念。他的道途会呈现他的思想,他的思想会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出光彩夺目的效果。他的内心已经脱去了繁杂和浮躁,相反地却是沉静的,似乎一幅优美的江山烟雨图画卷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